《投資者網》蔡俊?
業績承壓之際,OK鏡龍頭歐普康視(300595.SZ,下稱“公司”)踏出關鍵一步。?
公告顯示,公司通過收購一家平臺拿到醫院、門診的資產包。自完成上輪定增以來,公司擁有充裕的資金,但打造服務終端上始終未有大手筆動作。早前,公司通過投資形式參股多個眼科賽道企業,合計資金超6億元,但未有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公司市值約160億元左右。?
眼下的收購,是消費醫療進入寒冬造成業績承壓之際,公司所做的又一次轉型摸索。核心是押注以屈光為代表的高毛利業務,底層邏輯是深耕用戶全年齡段的服務閉環。但這條路徑能否行得通,至今全行業都在摸索。?
總算來的收購?
歐普康視終于做出收購決定。?
7月,公司以3.34億元收購宿遷市尚悅啟程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標的”)75%股權。該標的核心資產為昆明星程眼科,包括2家醫院、7家門診。本次交易溢價率超700%,收購資金2.34億元來自公司2022年定增變更的募資,1億元為自有資金。?
早前,公司對該標的收購進行鋪墊。2024年10月,公司以1650萬元收購標的5%股權。以此計算,標的兩次估值分別為3.3億元、4.45億元。2024全年,標的營收1.15億元,凈利潤3058.6萬元。?
根據方案,標的還承諾2025-2029年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900萬、4680萬、5382萬、5920萬、5920萬元,并追加2030-2034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2.96億元的考核目標。若未達標,交易方需以現金或股權補償。?
站在資本的角度,本輪收購是一次籌謀已久的資金轉向。2022年公司通過定增募集14.94億元,其中10.76億元和4.18億元分別用于社區化眼視光服務終端建設、接觸鏡產業化項目。但受市場環境影響,社區化終端項目進展緩慢,公司最終變更用途。?
截至今年7月,社區化終端項目剩余7.34億元仍待明確用途;接觸鏡產業化項目已結項,節余1.34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從猶豫到出手收購,本質是消費醫療進入下行周期以來,公司和市場都認識到:主營產品“賣不動”導致業績承壓將會持續,轉型迫在眉睫。?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8.7億元、2.5億元,各自同比下降1.42%、22.93%。其中,用于治療青少年近視的硬性接觸鏡(俗稱OK鏡)銷售額3.56億元,同比下降4.58%。?
對此,公司給出的轉型路徑也非常清晰:從單一的產品供應商向綜合的眼科服務生態蛻變。市場認為公司具備先發優勢,因為OK鏡大行其道的時代,公司積累相當豐厚的收入成為賽道龍頭,并通過定增夯實資本金。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貨幣資金余額9.5億元。?
公司握有充裕的現金流,而路徑突破的方式有很多,如自主搭建、外延收購等。2020年到2022年,公司選擇對外投資,試圖以較小的成本代價突破瓶頸,合計資金超6億元。?
企查查顯示,公司通過自有資金及產業基金,已投資景澤生物、星眸生物、君合盟、締佳醫療等企業,覆蓋眼科設備、藥物研發、視光服務等領域。尤其是投資產業基金,公司披露“想充分借助于專業投資機構管理以及政府資金參與帶來的資源優勢”,達到“為未來的發展儲備能量”。?
但儲備的能量,或無法等到爆發的時刻。今年8月,公司公告終止參與產業基金“歐普英飛創投”,原因是該基金投資節奏放緩,無法按時完成各出資方的訴求。早前,公司通過投資平臺對該基金出資3.49億元,其余股東包括廣東、安徽等地方國資平臺。?
不止如此,企查查顯示,公司通過產業基金投資的締佳醫療因糾紛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該企業主營醫療器械,已完成多輪融資。?
空間廣闊,時間緊迫?
就定增的使用效率和投資規模而言,歐普康視不算激進。但即便如此,公司面臨的競爭壓力與日劇增。?
最直接的壓力,來自同行的競品分流。昊海生科、愛博醫療與公司均中標OK鏡地方集采,三家共同以降價方式重構價格體系,導致公司毛利率下滑。之后,昊海生科和愛博醫療憑借差異化產品、渠道拓展等打法,不斷蠶食公司的市場份額。
同時,OK鏡的替代品也相繼出現。阿托品滴眼液、離焦框架鏡等新品均可治療青少年近視,優勢在于價格更低、副作用更小。“硬件+藥物”的組合,沖擊本就紅海競爭的OK鏡市場。?
留給公司轉型的空間很廣闊,重構要素包括技術、服務、渠道等,但空間廣闊也意味著試錯成本也高。而且,轉型的時間更為緊迫,更加倒逼公司在復雜的市場格局里做出正確的抉擇。?
從本輪收購標的能看出,公司抉擇的核心是押注以屈光為代表的高毛利業務,底層邏輯是深耕用戶全年齡段的服務閉環。?
一方面,OK鏡主要面向青少年,但用戶成年后或需到醫院通過屈光手術進一步矯正視力。屈光手術費用較高,如全飛秒2-2.5萬元、ICL植入需3-4萬元,且不在醫保范圍內,因此毛利率高企。?
另一方面,定增募資原計劃的社區化終端項目,或因資質壁壘才最終調整。國家藥監局明確要求OK鏡需在“符合驗配規定的醫療機構”驗配,受此指引社區終端只提供驗光、配鏡等基礎服務,手術類病例需轉診至醫院。?
因此,公司可通過收購本輪收購聯動醫院與社區診所資源,打造“輕資產引流+重資產變現”,構建“高毛利產品+全年齡段服務”的商業模式。?
但問題在于,消費醫療的競爭力核心是洞悉消費者的變化,而不是寄望雄厚資金“大力出奇跡”和短時間內打造生態體系抓取高流量。這一點,興齊眼藥就是個例子。?
2024年3月,興齊眼藥的阿托品滴眼液獲批上市。該產品的近視功效備受期待,而且興齊眼藥擁有互聯網醫院資質,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渠道,都已有相當的沉淀。有機構預測,該產品的收入有望達到15億元左右。?
2024年,興齊眼藥的滴眼劑系列銷售額13.66億元,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未到15億元的市場預期。截至今年上半年,該企業貨幣資金3.8億元,并推動最高8.5億元的定增。?
歸根到底,消費醫療整體仍處于寒冬,無論賽道龍頭還是新入局者都在承壓中探尋出路,公司是否能借助本輪收購摸索出轉型成功的路徑,全行業都在期待。(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