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換帥,百信銀行能否成功突圍?
記者丨寧曉敏
實習生丨劉宇
出品丨鰲頭財經
8月18日、19日,職場社交平臺脈脈出現多則認證為百信銀行員工的爆料,稱“百信銀行全員降薪20%到50%”。
百信銀行回應稱“不屬實,謠言!”
百信銀行剛剛經歷換帥。近期,百信銀行發布變更董事長的公告,副行長謝志斌被選舉為該行董事長,任職資格尚需監管部門核準。
2017年11月開業以來,百信銀行已經換了2任董事長。此外,2024年9月,該行第二任行長寇冠的任職資格獲批。
董事長、行長同時更換的背后,百信銀行經營承壓。2024年,百信銀行營收失速,歸母凈利潤降幅超過20%。2025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再以兩位數的速度下滑。
百信銀行的不良率抬頭。2024年底,該行不良率1.5%,歷經連續2年下降后回升,且撥備覆蓋率明顯下降。
AI時代到來,銀行業紛紛轉型升級。換帥,百信銀行能否成功突圍?
董事長行長全換了
百信銀行重磅人事更迭,董事長和行長全換了。
7月11日,百信銀行發布董事長變更公告。公告顯示,該行董事會選舉謝志斌擔任非執行董事、董事長一職,任職資格尚需監管部門核準。
如果董事長任職資格順利獲批,謝志斌將成為百信銀行第三任董事長。
百信銀行成立于2017年9月,當年11月18日正式開業,是中國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由中信銀行和百度旗下公司聯合發起。
百信銀行第一任董事長李慶萍,2017年9月5日上任,2022年3月7日離職,任職時間為4年7個月。
李慶萍曾任職中國農業銀行,2013年加入中信集團,曾任中信銀行黨委書記、行長,中信保誠人壽保險副董事長。
呂天貴是百信銀行第二任董事長。1972年出生的呂天貴,曾任職中國銀行,2003年加入中信銀行,屬于中信銀行的老將。
2021年4月至2025年3月任中信銀行副行長,2022年3月8日,呂天貴出任百信銀行董事長。
2025年3月10日,中信銀行公告,董事會收到副行長呂天貴的辭呈,呂天貴因工作調整,辭去其所擔任的該行副行長職務。
本次接棒董事長的謝志斌,1969年5月出生,早年曾供職于中國人民保險公司,2001年進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2014年、2015年,任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2015年7月-2019年,在光大集團擔任紀委書記。2019年2月進入中信銀行,4個月后任職副行長。
此番調整,謝志斌直接從副行長升任董事長。
不僅僅是董事長更迭,百信銀行的行長也換了。
2024年,該行首任行長李如東離任,當年9月,副行長寇冠接任行長,其任職資格獲批,成為百信銀行新一任行長。
百信銀行開業僅七年多時間,就經歷了三任董事長、兩任行長,且在一年內董事長、行長同時更換,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畢竟,一家銀行的董事長、行長幾乎是同時更換,或將影響經營工作的穩定性。
凈利下滑不良抬頭
百信銀行換帥的背后,經營業績及資產質量雙承壓。
經營業績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百信銀行的營業收入從17.23億元增長至46.26億元,其中,2022年至202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9.68億元、45.34億元、46.26億元,同比增長32.35%、14.27%、2.02%,增速逐年放緩。
歸母凈利潤方面,2020年,或客觀原因等因素影響,當年,百信銀行在營業收入下滑27.91%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為虧損3.88億元,同比降幅達2064.02%,引發業內高度關注。
2021年至2024年,該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3億元、6.56億元、8.55億元、6.52億元,2021年至2023年同比增速為167.78%、149.43%、30.34%。
2024年,歸母凈利潤不增反降,降幅達23.72%。
對于百信銀行2024年增收不增利,中信銀行表示,這是百信銀行在面對銀行業凈息差收窄、資產結構調整、發展模式轉型等多重挑戰,并加大減費讓利力度后的結果。
2024年,百信銀行凈息差3.97%,同比下降0.22個百分點。
百信銀行高度依賴利息凈收入。2022年至2024年,利息凈收入占比分別為94.35%、91.91%、91.53%。
在這一盈利模式下,凈息差收窄,勢必對歸母凈利潤產生了影響。
2025年一季度,該行營業收入增長25.2%,而歸母凈利潤卻下滑11.95%。
在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之際,百信銀行的資產質量出現惡化跡象。
百信銀行的貸款規模增速放緩。2022年末至2024年末,該行貸款及墊款凈額分別為717.74億元、799.72億元、807.04億元,占資產總額的比重為74.05%、71.08%、68.81%,2023年、2024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1.42%、0.92%,2024年,增速大幅放緩。
2022年至2024年,百信銀行的不良貸款分別11.04億元、11.26、12.50億元,2023年、2024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99%、11.01%,2024年增速加快。
2024年,百信銀行主要通過核銷方式,處置不良貸款24.97億元。當年,該行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21.60億元,其中主要為發放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
2022年至2024年,百信銀行不良率分別為1.48%、1.36%、1.50%。2023年的不良率下降,2024年明顯抬頭。
撥備覆蓋率方面,分別為302.10%、303.76%、264.69%,2024年大幅下降,表明該行貸款風險抵補能力下降。
產業轉型升級充滿挑戰
經營業績與資產質量承壓,百信銀行正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挑戰。
作為國內首家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互聯網直銷銀行,百信銀行以“數字普惠金融基座”的定位迅速崛起,曾是金融科技領域的一顆新星。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及自身經營策略調整不力,2024年,百信銀行陷入了業績增長、不良上升的困境。
2024年,雖然歸母凈利潤下降,但當年薪酬總額為7.16億元,較2023年的7.05億元增長1.57%。
按照期末999名員工計算,人均薪酬達71.69萬元,同比上漲4.22%。
A股銀行中,居人均薪酬榜首的是中信銀行,人均年薪58.1萬元。
但在近期,社交平臺上,自稱百信銀行員工爆料稱“百信銀行全員降薪20%到50%”,引發廣泛關注。
在爆料帖中,12位網友認為爆料人所說的百信銀行降薪是事實,2人認為言之有理,有4人認為是虛假不實。
百信銀行對此的回應為“不屬實,謠言。”
上述所謂的爆料,引發對百信銀行產業轉型的關注,甚至認為降薪可能與業務調整、業績增長壓力相關。
在貸款結構方面,百信銀行以消費貸款為主。
2022年末至2024年末,該行消費貸款占比分別為84.09%、79.16%、76.52%,呈下降趨勢。
百信銀行的消費貸款分為自營貸款和平臺貸款。
平臺貸款實際上就是聯合貸款,成立初期,該行快速拓展線上消費貸款的流量合作平臺,包括百度、小米、滴滴、愛奇藝、51信用卡等頭部平臺。
同時,該行曾與寧波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合作。
這類業務引發了暴力催收等投訴。2023年8月,百信銀行因提供個人不良信息等11項違規行為被監管罰款503.2萬元。
百信銀行正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從消費金融轉向產業金融。
目前,該行構建了“產業數字金融”服務品牌,涵蓋三類產品,即小微融資產品“百興貸”、汽車金融產品“百車貸”、票據融資產品“百票貼”,實現小微企業貸款的精準投放。
2024年,百信銀行調整普惠信貸業務結構,對存量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敞口加強管控,加大對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的信貸投放,對公貸款(不含貼現)規模有所減少。
在直貼業務收益率下行的影響下,貼現規模有所回落,整體對公貸款規模進一步下降。
新帥上任,百信銀行正站在業績突圍與轉型攻堅的關鍵節點。
如何穩住經營基本盤、化解資產質量壓力,同時在產業數字金融的新賽道上打開局面,將是對百信銀行以及新任董事長謝志斌、行長寇冠的挑戰。
市場競爭加劇,這場突圍之戰,恐怕不會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