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嵐圖汽車即將登陸港股,這標志著東風集團在新能源賽道上的戰略轉型和增長策略。
8月22日晚,東風集團股份一紙公告,把中國汽車業的目光都拉到了香港資本市場——旗下嵐圖汽車要以介紹方式登陸港股。
這不是簡單的資本操作,是東風在新能源賽道上的一次“換道超車”布局,再一次踩在了行業變革的關鍵節點上,既透著央企的戰略定力,又藏著破局突圍的巧勁。
嵐圖上市:新能源賽道的關鍵落子
要理解這次上市的分量,得先看清嵐圖的“家底”。作為東風親手打造的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嵐圖這些年的成長速度,在央國企新能源品牌里堪稱“優等生”。
從誕生到累計產量突破20萬輛,它走得又快又穩,還是新能源“國家隊”里最快出海的選手,車型布局更是覆蓋了高端SUV、MPV和轎車,在新能源車企里算獨一份。
銷量數據最能說明問題。2024年,嵐圖交付了85697輛新能源車,同比漲了近70%;2025年勢頭更猛,連續5個月銷量破萬,單是7月就賣了12000多輛,把增長的實感直接擺在臺面上。
能有這成績,靠的是產品硬實力——“三年三品類、五年五款車”的戰略沒打折扣,嵐圖FREE+、夢想家、追光再到即將上市的全新知音,每款車都踩準了市場需求。
比如夢想家,自2023年起就穩居新能源MPV銷量前三,不少月份還拿了月度冠軍;今年7月上市的嵐圖FREE+,15分鐘就鎖了11583個大定單,直接沖進“20-30萬混動SUV銷量TOP3”,這不是偶然,是產品力的直接反饋。
更關鍵的是技術底氣。嵐圖不搞“拿來主義”,堅持“自研為根、合作為翼”,手上攥著不少“硬科技”。
國內首個原生智能電動整車架構“ESSA架構”、中央集中式SOA電子電氣架構“天元架構”,都是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兆瓦級超快充樁“嵐圖VP1000”,解決了充電慢的痛點。
今年4月發布的全球首個L3級智能架構“天元智架”,帶了中國首創的青云行駛平臺和鯤鵬駕駛系統,把智能駕駛的安全底線筑得更牢;8月22日剛發布的嵐海智混技術更狠,全球首發的智能超混800V系統,讓中大型混動車純電續航能到360-410公里,綜合續航超1400公里,12分鐘就能從20%充到80%,這在國內新能源領域是實打實的技術突破。
這次用“介紹上市”的方式登陸港股,嵐圖打得是“穩準快”的算盤。
這種上市方式不發新股、不融資,就把現有股東的股份掛牌交易,能讓嵐圖快速拿到資本市場的“入場券”,獲得更清晰的獨立估值——畢竟以前藏在集團里,優質資產的價值容易被掩蓋,現在單獨上市,投資者能更清楚地看到它的成長性。
而且,港股上市后,嵐圖的融資渠道會更寬,后續研發投入、海外布局都能有更多資金支持;品牌形象也能再上一個臺階,不管是吸引消費者還是拓展國際市場,都多了塊“金字招牌”。
對東風來說,嵐圖上市更是把新能源業務推進了“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以后能以嵐圖為龍頭,帶動整個自主新能源品牌往上走,真正形成“高端引領、全譜系發展”的格局,這步棋走得長遠。
“現金+股權”對價:守護股東權益顯露誠意
近年來,汽車行業加速向新能源轉型,東風集團傳統燃油車業務承壓,新能源業務的價值還沒完全釋放,再加上市場情緒波動,東風集團港股股價長期低于內在價值,難以通過港股再融資支持業務發展。
為推動嵐圖登陸港股,東風集團推出了“現金+股權”的組合對價,每股10.85港元,其中6.68港元是現金,4.17港元是嵐圖的股權。
對股東來說,現金能直接落袋,不用再擔心股價長期低迷的風險;拿嵐圖股權的話,相當于握著一只“潛力股”,以后嵐圖發展好了,股東還能跟著分紅利,這種“現金落袋+潛力股在手”的方案,把短期收益和長期價值都兼顧到了,比單純的現金回購更有吸引力,也能最大限度保護股東權益。
變成非上市公司后,東風不用再受公開市場短期業績的壓力,也不用花太多精力應付合規披露的成本,能更靈活地調資源——把錢、技術、人才都往新能源賽道上堆,加快向科技型企業轉型,以后做決策不用再層層協調,效率會高很多,面對新能源市場的快速變化,能夠快速反應、準確應對。
組合拳落地:汽車行業的創新范本
通過推動嵐圖上市,可以發現東風這盤棋的高明之處——不是孤立地做資本操作,而是通過“一上一下”的組合,把資源、價值、戰略都串了起來,給整個汽車行業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范本。
首先,這步棋讓東風能更集中地“押注”新能源。現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打得火熱,誰能把資源聚焦到核心賽道,誰就能占得先機。
東風把嵐圖推到資本市場,相當于給新能源業務安了一個“融資+估值”的雙引擎;集團層面擺脫低估值的拖累,把更多精力放在資源整合上。
一進一出之間,東風在新能源賽道上的競爭力只會更強,向科技型、創新型企業轉型的速度也會更快。
其次,這套操作把“股東利益”放在了核心位置。很多企業搞資本運作,容易忽略中小股東,但東風不一樣,“現金+股權”的方案讓所有股東都能共享嵐圖的發展紅利,既解決了短期估值低迷的問題,又給了長期價值的預期。
這種做法不僅能贏得股東的信任,也讓市場看到了央企的責任擔當——不是只算自己的賬,更要考慮投資者的實際收益。
最重要的是,東風給汽車行業尤其是國資車企,提供了一個轉型的新思路。
現在汽車行業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很多企業都面臨傳統業務承壓、新能源業務難突圍的困境,嵐圖以介紹上市方式登陸香港聯交所,通過資本工具,既盤活優質資產,又修復被低估的價值,還能保護股東權益。
這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一種戰略思維的突破——國資車企不用再被傳統的上市模式束縛,只要找準方向,用好資本手段,就能在轉型中找到新的增長點。
從行業層面看,東風的這次嘗試,也為國資央企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股權結構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以后其他車企再遇到類似的估值困境、轉型難題,或許能從東風的操作里找到啟發,少走一些彎路。
總的來說,東風這次的“新棋局”,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基于對行業趨勢的判斷、對自身優勢的把握、對股東權益的負責做出的戰略選擇。
嵐圖上市打開了新能源業務的增長空間,既讓東風在新能源賽道上邁出了更堅實的一步,也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未來,隨著嵐圖在港股的發力,隨著東風在新能源領域的持續投入,有理由相信,這家老牌央企能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上,闖出屬于中國汽車品牌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