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綠色動力(601330.SH)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6.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49%,上半年公司營收凈利潤實現雙增,利潤增長尤為顯著。在提質增效運營的加速推動以及數字化管理的持續賦能下,綠色動力的運營效率與盈利質量得到持續提升。
經營層面的優異表現,進一步為公司贏得了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近期,華泰證券、國泰君安、東吳證券等多家主流券商機構紛紛對公司給出“買入”“增持”評級,釋放出對其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機構分析認為,公司憑借多元化固廢處理布局與精細化運營管理的雙重發力,不僅實現了垃圾處理量的穩步增長,更推動發電效率持續提升,各項單耗指標不斷優化,展現出強勁的運營韌性與成本控制能力。從長期維度看,隨著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的進一步改善,疊加高效運營能力的持續深化,其盈利的穩健性將得到更強支撐,同時成長空間也有望進一步打開。
提質增效成果顯著
各項經營指標全面向好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企業之一,綠色動力主要以BOT等特許經營的方式從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以及技術顧問業務。在運營處理規模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經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上半年期間,綠色動力累計處理生活垃圾715.43萬噸,同比增長2.10%;累計發電量253,917.97萬度,同比增長1.62%;實現上網電量211,330.75萬度,同比增長1.99%;累計供汽量51.38萬噸,同比增長114.98%。在處理能力沒有增長的情況下,綠色動力主要生產指標再創歷史新高,殊為不易。
公司經營指標的全面提升,離不開對運營降本增效的持續深耕,更得益于數字化管理體系的戰略性構建。前者通過系統性優化為企業筑牢穩健發展的根基,全方位實現成本可控與效率躍升;后者則以技術賦能為企業注入持續增長的動能。二者相輔相成,推動企業在提質增效的軌道上穩步前行。
據半年報披露,公司秉持“安全、環保、文明、高效”核心發展理念,以多元布局拓展增長空間,以精益管理推動質效提升,各項運營舉措落地見效:在業務拓展方面,通過跨區域整合垃圾與污泥處置渠道,確保進廠物料量穩步增長,其中常州、章丘、武漢等項目的污泥直噴處置量實現顯著提升;非電業務多點突破,薊州、肇慶項目成功實現對外供汽,常州移動供熱業務增量突出,供汽量同比翻倍,有效緩解了國家補貼退坡帶來的收益壓力。此外,公司與新奧集團合作,將蚌埠項目提純后的沼氣接入燃氣系統,成功開辟了新的收益增長點。在運營優化層面,通過科學壓縮檢修周期、推進技術改造與數字化電廠建設,疊加精細化生產管控與集中采購模式,系統性壓降物耗成本;同時強化應收賬款全流程管理,顯著提升回款效率。上述舉措全面增強了公司的運營效能與成本控制能力,不僅為盈利彈性提供了堅實支撐,更構筑起應對行業政策波動的穩健防線。
而在數字化管理方面,公司持續推進技術賦能與智能化建設。其中,通州公司的智慧焚燒技術憑借突出優勢獲得行業高度認可,成功納入國家行業技術解決方案,成為行業標桿;武漢、海寧等多個項目已同步啟動數字化技術改造,為區域運營升級按下“加速鍵”。技術研發層面同樣捷報頻傳:煙氣超低排放技術進入試運行階段,小型焚燒爐完成首臺安裝調試,污泥直噴技術落地后效益顯著;機器人清焦及有限空間作業裝置在章丘項目成功投用,大幅提升了特殊場景下的作業效率與安全性。此外,公司與固高科技簽署合作協議,在智能巡檢機器人與無人機的研發及應用領域開展合作。這些數字化與智能化建設的持續推進,不僅顯著提升了公司整體運營的精準度與自動化水平,更為實現長期高效、環保、安全的生產目標筑牢了技術根基,也讓公司的行業技術領先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與強化。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行業發展脈絡來看,當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已步入穩定發展階段:新項目投放節奏逐步放緩,處理能力雖保持增長態勢,但產能利用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與此同時,國家補貼政策尚未完全實現常態化,部分地區垃圾處理費結算周期有所延長,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精細化管理的關鍵轉型,在此過程中,運營效率的提升與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聚焦企業發展層面,綠色動力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的布局成果顯著:目前運營項目達37個,處理能力達4.03萬噸/日,裝機容量為857MW,其項目規模與處理能力均穩居行業前列。尤為關鍵的是,在行業轉型的大背景下,綠色動力憑借在運營降本增效與數字化管理領域的持續深耕,已成功構建起顯著的效率優勢與堅實的管理壁壘——這不僅使其能夠有效對沖國補退坡帶來的收益壓力及各類成本上漲風險,更通過多元業務的協同布局不斷挖掘新的增長動能。
中期派息1.39億元
高比例派現彰顯回報股東決心
除了經營端的亮眼表現,綠色動力同期發布的2025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公告,同樣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根據分配方案,公司擬以實施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的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1元(含稅)。此舉不僅旨在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更意在保持現金分紅的連續性與穩定性。據統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總股本為139,345.30萬股,以此測算,本次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約1.39億元(含稅),占公司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比例達36.94%。
值得注意的是,綠色動力始終高度重視對股東的現金回報。2024年8月底,公司便對外披露了未來三年現金分紅回報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三年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將分別不低于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40%、45%、50%,為股東回報劃定了清晰的比例下限。而在2024年,公司中期與年度利潤分配合計派發現金紅利約4.18億元(含稅),占當年歸母凈利潤的比例高達71.45%,以實際行動兌現了對股東的承諾。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從行業特性來看,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核心客戶為電網及地方政府,其上網電價與垃圾處理費收入來源穩定,業務模式與現金流表現均趨于穩健。隨著行業進入成熟發展階段,公司資本開支需求逐步下降,經營性現金流持續改善,為分紅水平的穩步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而穩定的現金分紅不僅有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契合監管層鼓勵上市公司強化股東回報的政策導向,更充分彰顯了公司作為公用事業運營商的長期投資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