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銀行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作為江蘇法人上市城商行,該行交出了一份兼具“成長銳氣”與“穩健底氣”的中期答卷。報告期內,實現總營業收入65.04億元,同比增長1.81%;利潤總額達到38.10億元,同比增長6.39%;實現歸母凈利潤31.34億元,同比增長6.15%。資產總額為7549.74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8.83%。
這份出色成績單不僅持續印證了機構對其"成長型銀行標桿"的定位——資產規模穩步提檔,資產質量護城河愈發堅固,業績增長韌性盡顯,且更以深度貼合地方經濟脈搏的金融服務,書寫著地方法人銀行賦能區域發展的責任擔當。
總資產突破7500億
回溯蘇州銀行成長軌跡,其自2019年上市以來,已經實現資產總額翻倍增長,由2019年的3434.72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6937.14億元。2025年6月末,資產總額更是達到7549.74億元。
資產規模的穩步擴張,離不開存貸業務的“雙輪驅動”。今年上半年,蘇州銀行的負債端根基持續筑牢,各項存款余額4627.5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98%;資產端投放力度加大,各項貸款余額3634.9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04%。
蘇州銀行在資產規模維持多年高速增長的同時,還實現了資產質量的“逆周期優化”。自上市以來,公司的不良貸款率進入“穩步下降通道”,2019年至2024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53%、1.38%、1.11%、0.88%、0.84%、0.83%。今年6月末,公司的不良貸款率為0.83%,撥備覆蓋率 437.91%。兩項核心指標均穩居行業上游,為應對潛在風險筑起了一道堅固的“安全墊”。
值得指出的是,前瞻性風險指標的持續向好,預示著未來資產質量的穩定態勢——截至6月末,蘇州銀行關注類貸款占比0.75%,次級類貸款占比0.26%,二者均較2024年底下調了0.1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資本實力的持續夯實,為蘇州銀行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心劑”。2021年4月12日蘇州銀行公開發行了50億元可轉債,截至2025年3月17日,已全部轉股,進一步優化了資本結構。截至二季度末,蘇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87%、11.67%和14.57%,均處于較充足水平,有效的支撐業務持續擴張。
精益運營增收利潤空間
利息凈收入作為盈利的“壓艙石”,上半年表現尤為穩健。2025年上半年,蘇州銀行利息凈收入42.63億元,同比增長2.72%。第二季度單季凈利息收入同比增長達6.16%。
這一優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公司“量價協同”的精細化管理。上半年,蘇州銀行貸款總量實現超過9%的高增長,為利息收入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同時,公司還通過“調結構、控成本”的精準操作,有效對沖了資產端收益下行的壓力。
蘇州銀行合理調整負債結構和定價,優化負債期限結構,有效控制負債成本。2025年上半年,付息負債平均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0.30個百分點。
成本管控的“精打細算”,進一步為蘇州銀行盈利增長“添磚加瓦”。上半年,蘇州銀行業務及管理費用19.55 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37%。成本收入比較上年末下降6.28個百分點至30.51%。
錨定區域特色賽道
蘇州銀行精準聚焦地方特色產業,在服務地方經濟的賽道上,科創金融與跨境金融成為其亮眼的 “兩張名片”。
蘇州銀行積極打造“蘇心科創,伴飛成長”的科創金融品牌,支持科技企業發展。構建“10+9+N”的科創金融組織架構,更新“蘇心科創力”專屬評價模型,持續完善“伴飛計劃”“展翅計劃”“領航計劃”三大金融支持計劃,形成全客戶需求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生態資源管理的整體布局。截至2025年6月末,蘇州銀行合作科創企業客戶數超13000 家,科創企業授信總額超1300 億元。
在跨境金融服務方面,蘇州銀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升級服務體系,上半年成績格外搶眼:國際結算量突破136億美元,同比增長30%;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突破145億元,同比增長53%;外幣貸款及貿易融資投放金額同比增長52%;與超30個國家和地區的230多家金融機構建立了海外代理行關系,全球化業務布局加速推進。
蘇州銀行堅持立足蘇州、深耕江蘇、全面融入長三角的區域定位,目前已開設13家分行和187家網點,實現省內地市經營全覆蓋。在蘇州本土市場,該行深度扎根,充分依托區域資源稟賦夯實發展根基,截至2025年6月末,蘇州地區貸款規模2031.13億元,占貸款總額55.88%,核心主導地位穩固。與此同時,異地經營戰略持續發力、成效顯著,江蘇省內其他地區貸款規模1603.8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12%,區域服務半徑與業務影響力進一步拓展。
蘇州銀行的穩健成長與發展潛力得到了市場廣泛關注及權威機構認可,在2025年英國《The ?Banker》雜志“全球1000強銀行”排名237位,較上年提升16位。在其新三年戰略規劃承啟之年,蘇州銀行還將有何作為,值得市場的進一步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