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低空經濟規模2023年超5000億元,2030年預計可達2萬億-3萬億元。目前,我國通航企業達689家,在冊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機場451個;無人機設計制造單位約2000家,運營企業接近2萬家。
一場“千米之下”的產業潮涌正在悄然興起。
9月18-19日,2025浙商低空經濟合作周暨建德低空生態展在杭州建德召開。活動期間,“領航者·2025低空經濟TOP100”正式發布。
低空經濟系統化“起飛”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正由“示范驗證期”邁入“成體系運營”的加速階段,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塑造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引擎。本次活動也是一場如何向低空要GDP的頭腦風暴盛會。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看來,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產業鏈條長,涵蓋領域廣,是其成為新引擎的潛力所在。
據其介紹,我國低空經濟規模2023年超5000億元,2030年預計可達2萬億-3萬億元。目前,我國通航企業達689家,在冊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機場451個,2023年作業飛行135.7萬小時,近三年年均增速超過12%;無人機設計制造單位約2000家,運營企業接近2萬家,國內已注冊無人機300萬多架,飛行2311萬小時。可以說,低空經濟正迎來創新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值得關注的是,低空經濟涉及5G通信、AI避障、適航認證等前沿領域。對于傳統企業而言,轉型面臨技術壁壘高、人才缺口大、適航認證復雜、政策合規性強等多重挑戰。
如何破局?有行業資深人士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步全面盤點技術、資金、人才資源,明確優勢短板;第二步細分場景選擇,聚焦工業巡檢、智慧物流等高需求、高回報領域;第三步篩選高需求、高適配場景,避免盲目布局;第四步以MVP產品快速迭代,降低試錯成本。
本次活動的舉行,正是浙江低空經濟發展展翅待飛之時。浙江已將低空經濟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正在大力推動建成“民航強省”與“低空經濟發展高地”的目標。
今年4月,浙江公布了11個低空經濟“先飛區”試點縣域,以縣域為新支點,探索跨縣域、跨場景的低空飛行活動與服務落地。預計到2035年,要基本完成相關建設和制度體系完善。
作為東道主,建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鋒通過致辭向世界拋出了低空經濟版的“建德邀約”,并現場公布產業“資金彈藥”——市級2億元低空經濟綜合基金,同時也參與了杭實集團30億元規模的低空經濟母基金。
據悉,建德早在2006年就拿到省內首張A類民用機場許可證,有5700平方公里華東地區最大單塊低空空域,建成全省低空服務系統指揮中心,并落地華東智能無人系統試驗測試認證基地。
跨界玩家決勝“千米之下”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9月19日收盤,A股低空經濟概念一共有428家上市公司。
根據省份劃分,浙江有45家,占比10.5%;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劃分,涉及汽車、機械設備、電力設備、計算機、社會服務、建筑裝飾、通信、有色金屬、傳媒、電子、非銀金融、國防軍工、交通運輸等13個領域。
今年3月,平治信息(300571.SZ)官方微信號發布消息,公司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浙江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城市級低空無人機智能服務體系建設展開深度合作。
其中,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浙江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發揮5G網絡、移動云及本地化運營優勢,平治信息依托無人機硬件、平臺研發與AI算法能力,雙方通過資源互補、聯合運營,構建“云網終端一體化”的低空經濟基礎設施,賦能城市治理、應急管理、工業巡檢等場景。
東南網架(002135.SZ)作為杭州市低空經濟產業聯合會理事會成員單位,在民航、通航及低空基建領域,擁有豐富的建設經驗及優質的品牌口碑。公司創新提出“裝配式+BIPV+儲能”新模式,打造標準化、一體化、低碳化的垂直起降點。
以綠色建筑為核心引擎,東南網架憑借頂尖的工程建設技術實力與全產業鏈服務能力,深度參與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匠心打造杭州蕭山機場三期、錢塘國產寬體客機零部件廠房、廈門太古一號維修機庫等標桿項目,為低空經濟騰飛筑造“空中跑道”。
近日,知名汽車零部件及熱管理系統供應商銀輪股份(002126.SZ)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據披露,公司第三曲線數字能源業務主要圍繞數據中心、儲能、充換電、低空飛行器四大領域布局,預計未來2-3年均能保持高速增長。在低空飛行器領域,公司針對無人機場景研發的“無人機超充”產品,目前與客戶的開發進展順利。
業內預計,隨著低空經濟政策紅利逐步釋放,無人機超充作為關鍵配套設施,市場需求將快速增長,銀輪股份此次布局有望成為公司在低空飛行器領域的又一核心業務,進一步拓寬公司業務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