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光模塊行業正處在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期。
9月18日,A股CPO板塊拉升,多只概念股漲停。其中,德克力(688205.SH)、華豐科技(688629.SH)20CM漲停,烽火通信(600498.SH)、廣合科技(001398.SZ)、長飛光纖(601869.SH)、亨通光電(600487.SH)實現10CM漲停。
國盛證券研報認為,當前光模塊行業正處在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期。隨著AI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全球數據中心加速升級擴容,800G光模塊已大規模部署,1.6T光模塊也開始進入市場,行業面臨的挑戰已經從“需求在哪里”轉變為“如何按時交付”。隨著行業發展,3.2T光模塊已逐步有企業可實現交付,其中中國企業占據大半。
生態體系已形成
作為一種光電子集成技術,CPO(共封裝光學)通過將光模塊與ASIC芯片直接封裝在一起,縮短信號傳輸距離至1cm級別。其核心目標是解決傳統光模塊在高帶寬場景下的功耗、時延和體積問題,尤其適用于AI服務器、數據中心等需要高速數據傳輸的領域。
我國CPO產業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和技術突破的多重驅動下,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形成了從技術研發、產業鏈協同到商業化應用的完整生態體系。
數據顯示,2025 年全球CPO市場規模預計達26億美元,中國占據48%份額(約12.5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預計到2027年,中國新建數據中心CPO滲透率將超60%,2033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6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6%。
CPO技術從800G/1.6T端口起步,2024年至2025年進入商用階段,2026年至2027年或將迎來規模化增長,主要應用于超大型云服務商的數通短距場景。
其中,AI算力集群和超大型云數據中心的“短距互聯”是核心落地場景。在AI算力集群中,CPO將光引擎直接與交換機芯片(如英偉達Spectrum-X、博通Tomahawk 5)共封裝,形成“CPO交換機”,直接連接GPU;在超大型云數據中心中,采用 “CPO Leaf交換機” 和 “CPO Spine交換機”,直接與服務器的網卡(NIC)或GPU進行光互聯,無需額外光模塊。
此外,5G-A基站和F5G-A全光網絡,作為通信行業的“增量場景”,將在運營商的推動下快速滲透;而超算、邊緣 AI、車聯網等場景則是CPO的“長期潛力市場”,需等待技術(如車規級封裝、相干CPO)和產業生態(如標準制定)成熟后逐步爆發。
3.2T成為未來方向
目前,根據機構調研,800G、1.6T光模塊技術已逐步成熟,3.2T CPO預計2027年量產,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CPO技術將持續向更高帶寬、更低功耗的方向演進。
據悉,眼下3.2T光模塊的“全球俱樂部”目前不足10家。
其中,華工科技是全球首家實現3.2T液冷CPO光引擎量產的企業,其武漢基地月產能達20萬只,可滿足北美客戶 48 小時緊急交付需求。該產品采用硅光集成+ Chiplet架構,能效≤5pJ/bit,支持500米單模光纖穩定傳輸,并通過微軟Azure亞太區獨家供應商認證。2025年CIOE展會期間,華工正源進一步發布第二代1.6T/3.2T CPO光引擎,綜合性能對標國際最先進水平。
中際旭創與英偉達聯合開發3.2T CPO原型機,采用硅光+ CPO方案,功耗較傳統可插拔模塊降低30%,計劃2025年底試產,2027年量產。公司自研硅光芯片已在800G/1.6T模塊規模化應用,2025年自給率達45%,為3.2T CPO量產奠定基礎。
新易盛3.2T CPO處于預研階段,已推出基于硅光和薄膜鈮酸鋰方案的800G/1.6T模塊,硅光模塊良率超95%,成本較傳統方案降低30%至40%。公司計劃2026年將硅光芯片應用于3.2T模塊研發。
博通全球交換機芯片市場份額超70%,通過CPO交換機芯片Tomahawk 5綁定下游客戶,同時向光模塊廠商提供EML芯片。其3.2T解決方案功耗預計2028年降至10pJ/bit以下。
思科推出3.2T CPO交換機,支持AI集群低延遲互聯,計劃2026年與英偉達Blackwell平臺同步量產。公司在數據中心網絡架構設計上具有先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