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陳碧婷
在餐飲行業的逆勢之中,連海底撈、九毛九都陷入了營收凈利雙降的局面。此前深陷困境的味千拉面,為何能實現業績雙增、扭虧為盈?
當不少餐飲品牌批量關店時,此前門店擴張幾度失利的味千,重新進入擴張周期,去年下半年新開21家,今年上半年新開12家,門店總量再度突破600家。
同時,當餐飲消費降級籠罩全行業,海底撈、巴奴、小菜園紛紛降價之時,味千穩住了價格體系,上半年收獲77%的毛利率,在大眾餐飲行業幾無敵手。
?
逆勢扭虧
因宏觀消費環境和市場劇烈競爭等原因,餐飲市場從去年的嚴酷,到今年徹底跌入寒冬。
行業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7480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7996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6月份增速降至0.9%。中大型連鎖餐飲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發展挑戰。
中餐老大海底撈(06862.HK),收入207.03億元,同比下降3.7%,凈利潤17.55億元,同比下降13.7%。
“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00520.HK)連續4年虧損,今年上半年也未能幸免。2025年1-6月,公司收入約為19億元,同比下降18.9%,凈利潤虧損0.8億元-1億元。
網紅餐飲品類運營商九毛九(09922.HK),旗下品牌包括九毛九、太二酸菜魚、慫火鍋等,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7.53億元,同比下降10.1%,凈利潤5871.4萬元,同比下降13.6%。
港股上市的頭部餐飲企業中,幾乎只有小菜園維持了業績增長的趨勢。2025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5%至27.1億元,凈利潤增長35.7%至3.82億元。這是其采取了防守姿態,暫停新開餐廳,以及供應鏈優化、精準成本控制,綜合作用的結果。
至于A股上市的全聚德(002186.SZ)、廣州酒家(603043.SH)、西安飲食(000721.SZ),幾乎無一例外,業績雙減甚至是陷入深度虧損。
在這樣的行業氛圍中,卻有一家此前多年深陷業績泥潭的餐飲公司,拿出了雙增且扭虧為盈的成績單,著實令市場意外。
拉面大王味千中國(00538.HK),上半年收入8.75億元,同比增長5.9%;凈利潤2423.2萬元,上年同期為-715.7萬元。
要知道,過去十年,味千的業績表現猶如坐上了過山車一般,收入波動式下滑,凈利潤在盈虧之間來回切換。去年,公司收入下降5.4%,業績由盈轉虧,凈利潤從上年的1.81億元下降至-2022.4萬元。
今年,餐飲市場環境愈發嚴峻,味千逆勢增長的原因何在?
?
逆勢擴張
有行業媒體報道稱,2025年上半年,全國161萬餐飲門店黯然退場,平均每天關閉8800家。
就連實力雄厚的海底撈,也不得不繼續落實“啄木鳥計劃”,上半年關閉35家海底撈餐廳。為了謀求第N曲線,公司在海底撈火鍋外,還運營14個餐飲品牌、共計126家餐廳,其中焰請烤肉鋪子門店已達70家。
上半年,九毛九旗下餐飲品牌,共計關店88家,其中以主打品牌太二酸菜魚為主。另外,公司為了減輕經營壓力,有10家太二酸菜魚從直營轉為加盟。
就連剛剛上市的小菜園,也中止了此前幾年的高速擴張,2025年上半年拓店速度暴降至個位數。
可以說,成熟餐飲品牌中,今年上半年仍在大擴張的,寥寥無幾。味千成為了一個例外,上半年逆勢新開12家餐廳,餐廳總數達到608家。
其實,味千對門店擴張,一直懷有執念。最早在2010年,公司就提出過千店計劃。不過,在行業擴張期慘遭幾輪波折,只能眼看著被一眾競爭對手超越,自己的門店數量始終只有六七百家,特殊時期之后一度降至500余家。
難能可貴的是,味千最近這一年多始終堅持逆勢擴張,去年下半年新開21家,如今門店數量再度回升到600家以上。
門店數量穩定提升,帶來了收入增長,盡管,測算后單店效率的提升非常有限。
在此背景下,味千的業績增長、扭虧為盈到底靠的是什么?那就不得不提到它身上最醒目的“貴”標簽。
隨便一份拉面四五十元,炒飯三四十元,烤串10元左右,溏心蛋一份6元,就連乳酸菌汽水都要賣12元。
今年上半年,味千的毛利率高達77%,在大眾餐飲市場幾無對手。海底撈也經常被人吐槽貴,毛利率也只有60%左右;高端火鍋巴奴,毛利率還不如海底撈。
最近幾年,消費降級的風,首先就刮到了餐飲界。海底撈、巴奴等各大品牌,大多順應市場趨勢降價;小菜園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就是因為專注家庭消費、主打性價比,最近更是宣稱要主攻50元以下客單價市場。
而味千不僅沒有降價,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吐槽味千漲價的帖子比比皆是。
?
跌宕起伏30年
過去的30多年,味千的發展可謂跌宕起伏。
1996年,潘慰在香港銅鑼灣開出首家味千拉面,次年引入內地市場。憑借骨湯拉面的賣點,迅速在一二線城市重點商圈及熱門地帶,刮起了一陣日系快餐風。
2007年,味千攜122家拉面店登陸港股,迎來高速增長期,3年后門店數量超500家。
正當公司摩拳擦掌沖擊千店規模的時候,“骨湯門”事件爆發,公司門店擴張計劃隨即放緩,到2015年門店數量才600多家。
當年,潘慰再提千店計劃,但依然命途多舛。2018年“貪腐門”,以及百度外賣等項目投資失敗,再加上特殊時期對餐飲行業的沖擊,味千的門店規模始終未能突破,公司業績劇烈波動。
多重因素疊加,公司市值長期低迷。截至8月27日收盤,味千股價0.96港元/股,最新市值僅為10億港元。
如今,整個餐飲市場風聲鶴唳,味千低調再出發,似有第三度沖擊千店規模的架勢。
不過,通過逆勢門店擴張來維持業績增長,能否扛過這輪餐飲行業周期?從更長遠的角度出發,在規模擴張、公司利潤和用戶體驗的不可能三角中,味千如何徹底揭掉貴的標簽,真正走進廣大用戶心中,這恐怕比規模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