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農商銀行獲評由市商務局等四部門認定的“津門老字號”稱號,這不僅是對該行75年扎根津門、服務城鄉授予的時代勛章,更是對其在新時代深耕本地、服務實體經濟、小微及“三農”卓越貢獻的權威認證。作為天津市金融系統的中堅力量,天津農商銀行以“農”立行、以“信”致遠,以“老字號”底蘊厚植服務實體、惠澤民生沃土,結合自身資源稟賦走出了一條可持續、差異化、特色化的現代農村金融發展之路,在渤海之濱奏響了金融“老字號”的嶄新樂章。目前,該行擁有400余家網點和1600余家服務站、便民點,是天津市網點數量最多的金融機構,金融服務網絡遍布城鄉。截至2025年6月,該行資產規模達到4815億元,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增強。
守正創新,賡續金融報國血脈。作為新中國創立最早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天津農商銀行始終將金融報國作為發展宗旨,在新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變遷中與時俱進,堅守“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的定位,堅決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按照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部署要求,結合自身稟賦,著力在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領域發揮“主力軍”作用,在科技金融、數字金融領域找準細分賽道,金融服務質效持續提升。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14.62億元,較年初增長15.77億元,有效推動新質生產力蓬勃生“新”;綠色信貸余額228.14,較年初增長36.02億元,切實做到了以金融活水潤澤低碳轉型、綠色發展;主動讓利,推出針對普惠小微客戶,特別是12條重點產業鏈、科技型、專精特新等重點領域客群的專屬利率優惠政策,可享受3%起的專屬利率優惠,以普惠金融的“量增價降”惠及千企萬戶發展;完成400家網點適老化改造,11家銀發特色支行投入運營,將健康管理、休閑社交、便民服務等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以養老金融溫情守護銀發群體幸福晚年;錨定物業、財稅、園區等細分領域持續豐富、完善場景金融服務,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吉祥·財稅通”已為2315戶企業提供智能財務服務,“吉祥·物業通”有效幫助物業管理提升運營管理效能,利用數字技術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為實體經濟發展添翼賦能。
金融向實,傳承服務津沽基因。歷經75載砥礪奮進,經過一次次改制探索,天津農商銀行始終以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聚焦天津特色金融發展、十項行動、三新、三量等重點任務,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當年累計投放重點產業鏈貸款399筆,金額42.33億元,余額115.34億元;為適港企業提供金融支持53.14億元,較年初增長20.25%;運用重點項目直通車機制累計推動“十項行動”項目獲批29筆,支持金額98.03億元;金融支持資產盤活累計97.62億元。天津農商銀行切實將自身經營發展與我市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深度融合,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助力全市人民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源源不斷地貢獻著農商力量。
因農而生,堅守服務“三農”使命。75年來,從成立之初的“挎包精神”到如今遍布田間地頭的金融服務站,天津農商銀行深耕鄉村沃土、服務百姓民生的初心使命始終不變。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天津農商銀行將90%的網點設在了農村,實現了鎮鎮有行、大村有站、小村設點,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了配套的金融支持,做到了鄉村金融的服務有序、有效均等、精準供給,被村民們譽為“家門口的金融使者”。聚焦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自身短鏈決策、深耕鄉村的優勢,升級完善金融助推都市型鄉村振興行動方案5.0、“吉祥惠村”4.0金融服務方案等頂層設計,在創新優化涉農適配產品、完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渠道、加速推動農村數字金融場景落地等方面持續加力,構建了“政策引領+產品創新+政銀協同+數智賦能”四位一體服務體系,有效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截至2025年6月,該行涉農貸款余額343.42億元,較年初增加42.03億元,增幅13.95%;支農支小再貸款余額達到220.18億元,余額在市屬法人銀行中排名第一。
不移擔當之志,不舍尺寸之功。天津農商銀行將始終恪守“金融報國,金融為民”的歷史使命,服務國之所需、承接民之所盼,更加積極主動地將自身發展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融入天津高質量發展之中,在推進金融強國建設、實現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農商作為,書寫“津門老字號”銀行更大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