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七公?
“領導變革之父”約翰·P.科特指出,在這個時代,要成為一名職業上的成功者,很重要的一條準則就是:不要依靠慣性,因為舊的模式、道路和經驗在新的環境下是無效的。??
于企業而言,道理也一樣。?
但知易行難,有沒有案例可參考、借鑒?節點財經認為,在深度調整的房地產行業,貝殼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對象。?
其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2024年一季度,總交易額為6,299億元,凈收入為164億元,凈利潤為4.32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13.92億元,展現出一貫的穩健性和韌性。?? ??
?01 識局:“住的好”深挖新增量??
提及最近幾年的房地產市場,“調整”、“縮量”似乎是慣用的關鍵詞。但實際上,任何行業都會步入“成熟期”,伴隨著消費趨勢的變遷,我們只要稍微伸縮視野,便能發現很多罅隙里的新機會,進而形成新動能,抽出新枝條。?
就像當下的房地產市場,從“住有所居”進化到“住有宜居”、“住有安居”、“住有美居”,人們內在的“住的好”訴求,便是新機會出處。?
2024年一季度,貝殼平臺上有74個城市的存量房交易量已經超過當地新房的交易量,特別在去年同期極高基數的情況下,有16個城市的存量房交易量同比正向增長。?
這說明,中國地產市場正轉型跨進常態化的“住的好”階段:一個穩定上升的二手房市場和一個正在蓄力的新房市場。?? ??
貝殼選擇用“中性”視角看長、看遠房地產市場,不過分關注短期的漲跌,不急于一時的得失,而是保持自己的節奏,向下扎根,繼續在品質和效率道路上耕耘。?
貝殼聯合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彭永東表示,在時代變革的背景下,我們擁抱更大的新的可能性,以客戶體驗為核心積極解題。?
一方面,貝殼積極探索“店”的多樣性。2024年一季度,貝殼在“大店”基礎上,于上海的社區中心、人流量集中的商場、地鐵站等區域,設立可移動的便民服務亭、接待點等“社區迷你網點”。?
這樣一來,既增加品牌曝光,實現了對業務更深層的下潛和廣度的拓展,亦大大拉近與客戶的距離,而順手提供的打印等一系列便民服務,又讓客戶的安全感、經紀人的親近感都有所強化,共同助攻交易更加便捷和真實順暢。 2023年以來,貝殼對上海目標樓盤的覆蓋率明顯得到提升。?
較高的觸達社區的能力無疑有利于公司掌握更優質的供給,更全面、更準確的信息源,增強在房地產經紀及其上下游延伸領域的競爭力。?? ??
另一方面,貝殼通過科技助力門店科學運營,為店東打造工作臺,通過數據看板、商機捕捉等功能簡化管理路徑,以及線上、線下革新等,打開科技紅利。?
線上看,抓住短視頻、直播的“風口”,貝殼自2022年起培養和賦能經紀人利用短視頻和直播獲取流量、吸引客戶。?
迄今,其旗下的經紀人和店東達人矩陣已超過1.2萬人,粉絲總數接近3,600萬,成為全國較大體量的房產MCN矩陣。?
相較傳統模式,自媒體在特定場景烘托下,能帶給客戶更客觀、中立的感覺,天然具有深入、精細洞察客戶需求和主動觸達的優勢。 據悉,這部分流量去年給貝殼輸送了大幾千單交易。?
線下看,針對客戶購房過程中的痛點、堵點,貝殼采取了對公積金直連、全民監察治理、經紀人分層分崗等舉措的迭代。?
比如,考慮到二手房交易過程中,要提前預約,還要跑多個地方,貝殼在蘇州推動政、銀、企對接,搭建系統支持,打通售后的交易資金托管、銀行貸款面簽、房屋過戶、繳稅、領房產證等環節,顯著節省客戶的精力和時間。?
門店規模及人效方面,于2024年一季度末,貝殼平臺的活躍門店數達到42,593家,比2023年一季度末新增近3,000家門店,且2023年下半年新簽門店的人效只用半年就提升到庫存門店人效的90%以上。?
另外,新房業務方面,貝殼在把控風險底線前提下加大渠道開拓力度,2024年一季度與開發商的協同合作取得量、質雙重突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縮短到69天,開發商預付傭的“快傭”項目占比攀升至46%的高位。?
同時,進一步向核心大型國央企傾斜,報告期內,貝殼已與百強房企前10中的6家結成總對總“搭子”,新房板塊中國央企收入占比為49%,有力保障現金流。?? ??
由此,貝殼不僅在行業轉型調整中仍能有效釋放增量,且持續加深、變寬基本盤“護城河”。?
?
02 破局:“一站式”平臺撬動新成長??
房地產進入“深水區”,對產業鏈上相關個體都是挑戰,如何打破舊窠臼,翻開新篇章?貝殼給出答案。?
根植于“住的好”的原點、供求雙方換位的新局面,其除了繼續在品質和效率道路上耕耘,為C端帶來更好體驗,自身亦快速轉軌換道。?
2023年7月,貝殼宣布對“一體三翼”戰略升級,即向包括房產經紀、家裝家居、租賃運營等在內的“一站式新居住服務平臺”演進。?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以20年使用為界的老舊房屋總量為基準,2022年我國約有1.73億套的老舊房屋,且數量逐年遞增,家居家裝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更是承擔擴內需重任的“主力軍”。?
另據《2023年中國家裝行業研究報告》,中國家裝家居市場總體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5萬億元左右,在2030年達到7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速超過6%。?
移步換景,如今正被廣泛討論的現象是,理念煥新的95后、00后迅速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將租房作為一種靈活機動、經濟實惠的棲居方式,這為該細分賽道鋪陳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并以個性化、創新化、精致化為特征,全方位重塑。?
換言之,貝殼錨定的這兩個新航道,兼具長度、深度和廣度。?
基于前瞻視角和先發舉動,以及差異化、高質量服務建立優勢,貝殼的房屋租賃“翼”和家裝家居“翼”愈發豐滿,第二成長曲線已顯現出清晰的輪廓。?? ??
截至2024年一季度,貝殼集中式長租公寓在管房源超過1.1萬套,定位自營,主打專業托管的“省心租”在管房源超過24萬套,本期房屋租賃業務收入26.3億元中,后者貢獻了95%以上。?
圖:貝殼首個自營中高端長租公寓
Q1家裝家居業務合同額達到33.9億元,同比增長26.1%,凈收入24.1億元,同比增長71.1%;竣工平均施工工期同比下降18天。?
其中,來自定制家具、軟裝等在內的新零售合同額9.4億元,同比拔高5.1個百分點;三月單月,家裝家居業務合同額近20億元,同比增長53%。?
整體來看,2024年一季度,貝殼非房產交易業務收入占比已擴大到35%。?
遵循商業規律,30%一般代表著拐點信號。從這個層面講,在長線思考和布局下,現在的貝殼,已跳脫房產經紀活動的“桎梏”,進化為一家聚焦“住”,從前端到后端全貫通、全鏈條的企業。?? ??
當然,這也意味著,面向明天,貝殼擁有的不單單是抵御風險、熨平波動的勢能,更有可裂變、自適應、無限邊界的原力,既大幅延展生命周期和創收創利半徑,又連綿不絕地在源頭活水,驅動其向新而生,向上而行,沖破業績“天花板”。?
權威券商的看法佐證了上述觀點。?
摩根士丹利認為,近期不斷加快推出的住房鼓勵政策有助貝殼下半年表現,疊加經營杠桿改善,上調其2024-26年盈測8%、9%及9%,目標價由19美元升至21美元,評級“增持”。該行亦提到,貝殼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可支撐其長遠股東回報計劃。?
事實上,在夯實財務底座的同時,貝殼始終致力于維護股東權益,CFO多次強調“與股東共享長期價值”。?
3月14日,貝殼宣布派發2023年末期現金分紅,總金額約為4億美元,將由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盈余現金支付,并將斥資7.19億美元回購股份。?
初步估算,僅在4月份,貝殼就已回購超過1億美元的股份。?
再往前追溯,貝殼于2022年9月也曾啟動股份回購計劃,2023年全年股票回購總額約為7.19億美元,累計回購股數占回購項目啟動前公司已發行總股本的3.70%,且全部注銷;2023年9月,貝殼首次進行了約2億美元的特別分紅。?
據節點財經了解,到2024年5月,貝殼已斥資12.54億美元回購股票,回購股份數占2022年公司股東大會通過回購計劃時已發行總股本的約6.77%。?
私以為這樣的貝殼,基本盤和新生盤并駕,價值感和成長力齊驅,它的好日子還在后頭,我們不妨對其報以耐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