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每當蘋果有新動作,整個產業鏈都會跟著“抖三抖”,這次也不例外。從芯片到屏幕,從組裝到軟件,蘋果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迎來新的增長點。
“最有誠意”的一代iPhone來了。
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1點,蘋果公司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推出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及iPhone 17 Pro Max四款機型。
其中,首次亮相的輕薄款iPhone Air,厚度約為5.6mm,重量僅有165克,是迄今為止發布的最薄的一款iPhone。
售價方面,iPhone 17系列并沒有如業界預期一般漲價,基礎版反而“加量不加價”,最低配版本升至256GB,相比上一代256GB版本機型便宜了1000元。
此外,iPhone Air起售價為7999元;iPhone 17 Pro起售價為8999元;iPhone 17 Pro Max起售價9999元,新增的2TB存儲頂配版本最高售價可達17999元。
以上機型將于9月12日晚8點接受預購,并在9月19日正式發售。
板塊表現上,蘋果概念熱度居前。果鏈巨頭工業富聯(601138.SH)股價跳空高開,臨近午時再封漲停,報53.67元/股,總市值1.07萬億元。
依頓電子(603328.SH)漲停,杰普特(688025.SH)、匯成真空(301392.SZ)、宏和科技(603256.SH)、博杰股份(002975.SZ)等漲幅居前。
產業鏈“抖三抖”
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每當蘋果有新動作,整個產業鏈都會跟著“抖三抖”,這次也不例外。從芯片到屏幕,從組裝到軟件,蘋果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迎來新的增長點。
作為全球科技制造業的標桿,蘋果產業鏈背后是橫跨十余個領域、數百家核心供應商的精密協作網絡。
其中,上游掌握“關鍵原料+核心IP”;中游制造“零部件+模組”;下游負責“整機組裝+全球交付”。
在今年秋季發布會前,蘋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季度財報,創下自2021年12月以來的最大單季營收增幅,核心原因便源自iPhone的銷量飆升。其中,中國部分地區的“國補”政策對公司產品起到了明顯的提振作用,直接扭轉其大中華地區業務此前兩個季度的下降頹勢。
最新消息透露,蘋果計劃在2025年生產約1億臺iPhone 17系列手機,高于前代iPhone 16初期9000萬臺的預估量。
高盛分析師認為,iPhone 17系列將有效刺激持有舊款設備的用戶進行升級,預計將帶動蘋果iPhone業務收入在2025和2026財年實現5%和7%的同比增長。
據悉,目前,富士康鄭州港區正處于iPhone 17系列產品量產爬坡期,工廠已進入全年最繁忙期,臨時工需求驟增。
核心概念股提前“躁動”
可以說,每一部iPhone的誕生,都是全球產業鏈的技術狂歡與利益博弈。
公開資料,顯示自蘋果官宣秋季發布會日期以來,A股蘋果產業鏈整體走強。三季度以來,工業富聯、水晶光電、東山精密、鵬鼎控股、環旭電子等十余家果鏈公司均接待了50家以上機構的密集調研。
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A股蘋果概念一共有134只概念股。從行業分布看,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涉及電子、機械設備、有色金屬、電力設備、基礎化工、通信、商貿零售、傳媒、計算機、建筑材料、交通運輸、家用電器、社會服務等13大領域。
其中,電子、機械設備、有色金屬位居前三,占比分別達到44.0%、26.1%、7.5%。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截至9月9日收盤,今年以來,漲幅超過50%的有31家上市公司,其中,宏和科技、隆揚電子、杰普特、匯成真空、統聯精密、工業富聯、東山精密、東材科技、盛和資源、科森科技、福立旺、寧波韻升等12家上市公司已經成功實現翻倍。
從今日走勢看,東山精密觸及漲停板,該股近一年漲停6次。據悉,公司是蘋果FPC第二大供應商,為iPhone 17系列提供柔性電路板(FPC)。FPC是電子產品重要部件,隨著蘋果產品升級,對FPC需求和要求提升,公司有望憑借技術和供應能力獲益。上半年,公司營收169.55億元、歸母凈利潤7.5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6%、35.21%,盈利水平顯著提升。
據此前披露,東山精密計劃投資不超10億美元建設高端印制電路板項目,聚焦AI服務器、高速運算等新興場景需求,預計2-3年內分批釋放產能。此外,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超毅收購索爾思光電100%股權,切入光通信模塊及組件領域,項目推進順利。
工業富聯今日觸及漲停板,該股近一年漲停11次。據公開資料,公司承擔iPhone傳統機型及折疊屏機型整機組裝,為iPhone 17提供精密結構件,還代工蘋果AI基礎設施高端AI服務器,規模優勢突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3607.60億元、歸母凈利潤121.1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58%、38.61%。
值得關注的是立訊精密。作為蘋果全系列產品核心代工廠,參與了iPhone 16全系、Apple Watch Series 10等生產,在整機組裝和多業務板塊優勢顯著。據多家媒體報道,立訊精密已反超富士康,拿下iPhone 17系列45%的整機組裝份額,成最大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