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海資源開發趨于成熟,我國海上風電產業正加速向深遠海領域邁進。全球可用的海上風能資源超過710億千瓦,其中深遠海占比超過70%。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雙碳”目標成為多國發展共識,而風電產業作為清潔低碳能源的重要一極,已經成為全球清潔能源體系中的核心支柱之一。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51.39GW,同比增長98.9%,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48.90GW,海上風電新增裝機2.49GW。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指出,國內風電需求逐步趨向樂觀,2026年產值有望穩中有增,結構上海風新增裝機和產值增長更大。
產業利好頻現,深遠海開發成新增長點
近段時間以來,海上風電產業利好不斷。
國家能源局近日召開的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建設調度視頻會議強調,要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用好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研究政策措施積極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光熱發電等新興產業發展。
圍繞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會議提出積極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等新興產業發展。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截至2025年6月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到5.73億千瓦,同比增長22.7%,其中陸上風電5.28億千瓦,海上風電4420萬千瓦。今年上半年,廣東、福建、上海海上風電投資集中釋放。
同時,加快“十五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編制將是接下來的重點任務。會議明確提出,可再生能源規劃要和能源規劃、電力規劃等做好銜接,國家規劃要指導好地方規劃,規劃中的發展規模、承載能力、產業結構等要和當地的資源情況、經濟增長需求等相匹配。
方正證券認為,隨著近海資源開發趨于成熟,我國海上風電產業正加速向深遠海領域邁進。全球可用的海上風能資源超過710億千瓦,其中深遠海占比超過70%;我國深遠海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超過12億千瓦。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深海科技”,政策驅動下預計2025年將成為深遠海開發元年,2025年至2027年裝機量復合增長率達到56%。
國內企業爭相布局,機構看好發展前景
借深遠海開發的東風,國內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布局海上風電領域,未來有望從中受益。
東方電纜(603606.SH)持續在電力建設、海上風電、深海科技等領域加大戰略合作與市場開拓力度。在海上風電領域,該公司中標華電三山島海纜、中交三航局嵊泗海上風電項目、帆石二海纜等多個項目。截至公司2025年半年報披露日,東方電纜新增中標項目金額近百億元。
華金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今年上半年東方電纜產能維持飽滿狀態,因重大項目生產周期普遍較長,后續伴隨項目推進交付,將為其業績釋放提供持續動能。此外,華安證券、國信證券等機構也認為,下半年有望進入交付旺季,充足的訂單儲備將為公司后續經營持續增長提供穩定保障。
針對深遠海方向,東方電纜也在加速布局。2025年7月,東方電纜參股浙江海風母港項目,風電母港是深遠海風電建設的“大本營”,計劃2030年后形成300萬千瓦/年以上的深遠海風電總裝保障能力,開發全省2800萬千瓦的深遠海風電資源,產能輻射華東乃至全國。
海力風電(301155.SZ)聚焦行業需求,同時積極開拓市場。今年上半年,隨著海上風電項目開工量明顯回升,該公司產品銷售規模相應提升,驅動公司業績提升。此外,金風科技(002202.SZ)、泰勝風能(300129.SZ)等企業也在加快海上風電市場布局,不斷提升盈利能力。
開源證券分析稱,海上風電作為深海科技的重要應用領域,當前發展形勢頗為利好。隨著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深海科技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海上風電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該機構認為,2025年或將成為海上風電裝機大年,后續發展潛力巨大,建議關注相關產業鏈投資機會。
平安證券表示,國內風電需求高景氣,推動整體供需形勢的改善和企業盈利水平的修復,同時海風產業鏈出海、深遠海和漂浮式等方面也實現重大突破。建議關注國內海風需求起量、風電整機盈利水平修復、海風整機出海以及漂浮式等方面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