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班風波背后的杭州銀行:規模放緩VS撥備豐厚
文:向善財經
城商行的“優等生”杭州銀行最近又“攤上事兒了”。
社交平臺一則舉報帖,把杭州銀行送上風口浪尖。
有網友匿名連發兩條帖子,舉報位于杭州市上城區天城路 68 號的杭州銀行城東支行,稱 “領導一聲令下自己不來,全體員工周六從早到晚坐一天,已持續幾個月了”。
事發之后,城東支行工作人員稱 “不了解情況,周六為正常營業時間”。官方也及時辟謠,表示沒有發現周末強制全體員工加班的行為。
就這個事,在跟身邊的幾個城商行、股份行的朋友交流過后,他們表示:這事其實很多銀行都有,不光員工,領導的業績壓力也大,自然得多干,反正我們為業績加班挺多的。
整個交流下來,無緣由的加班不算多,主要還是業績壓力帶來的加班,業績不達標領導沒法向上匯報,員工得不到滿意的報酬,唯有加班能解優。
由此來看,銀行業雖然股價表現不錯,但是業績壓力慢慢上來了,所以加班問題可能是近幾年銀行普遍存在的現象之一。
巧的是,在這件風波之后,杭州銀行的半年報也緊跟著發布了,我們管中窺豹,跟著報表的反饋,也不難發現,杭州銀行依舊十分優秀,業績依舊是標桿,但也有成長的煩惱。
//營收、利潤、規模三座增長大山
財務報告顯示,2025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0.9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6.6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67%。
整體上,十分亮眼,畢竟很多銀行凈利潤還在個位數掙扎,杭州銀行依然有兩位數的高增長。
但是,仔細看營收一般般,只有低個位數,而且,二季度營收環比增長只有1.37%,這說明杭州銀行的成長性明顯承壓,我們通過對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的進一步拆解,這個結論就愈發清晰。
一、利潤表
對利潤表進行拆解,我們會發現不僅營收增長緩慢,利潤的雙位數增長也有大幅度減少信用減值損失的因素在里面。
財務報告顯示,本期的信用減值損失為16.82億,上年同期為29.99億,同比下降四成多,如果加回,基本上和上年度保持一致。
另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0%,其中凈利息收入同比增長9.38%,而同期生息資產增幅為15.59%,凈利息收入增幅低于生息資產增幅,預示著凈息差的下降。
雖然報表中并沒有披露單季度凈息差數據,但通過資產規模及利息收入我們可以大概推導出該行2025年一、二季度的凈息差約為1.37%、1.33%,二季度凈息差仍然處于環比下降的態勢。該行凈息差已經接近行業凈息差紅線了
由此可見,無論是營收,還是盈利能力,杭州銀行肉眼可見的大幅放緩了。
二、資產負債表
再看資產負債表,截止2025年6月末,杭州銀行總資產較年初增長5.83%。
根據人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數據顯示,同期M2余額增加5.34%。而杭州銀行資產規模增速5.83%,僅略高M2增速。
不僅如此,上半年,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同比增長8.9%,杭州銀行作為深處我國發達地區的城商行大幅落后于行業平均水準,這個規模增速確實不太理想。
另外,回溯歷史,杭州銀行2021年-2025年間,中報總資產較當年年初增幅分別為10.04%、10.23%、7.9%、7.79%、5.83%。
不知是不是巧合,幾乎是每兩年一個臺階,有節奏的放緩。
另外,2025年較2021年中報增幅近乎腰斬,當然,這其中有M2增速放緩的直接原因,但杭州銀行規模增幅下降要快于M2和行業平均水平。
什么原因呢?與21年到25年這個時段相關聯的,有一件大事:“2021年3月杭州銀行正式發行可轉債,發行總額為150億元。2025年7月,該行可轉債幾乎全部轉股。”。
可轉債轉股的動力之一,就是需要一定的業績支撐,所以,結合其衰減的現實情況,這幾年的業務增長的基本盤似乎也需要打一個問號。
進一步拆解資產負債表,貸款及金融投資分別增長7.82%、7.78%,增長幅度超過總資產增速,說明杭州銀行在增加相對高息資產投放,優化了資產結構,緩解凈息差壓力。
同時也能發現,金融投資的增長主要是依靠大比例增持其他債券投資造成的,而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債權投資卻進行了減持操作。
這里有和其他城商行類似的問題,債券的牛市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業績的進步,從而掩蓋了一些基本盤的問題。
再看總負債,會進一步印證這個猜想。
總負債較年初增長5.0%,其中,存款增長5.17%基本與總負債增速持平且表現出環比下降態勢;應付債券增長10.28%。
存款增幅不足以支撐核心資產的投放,該行進而加大了主動型負債應付債券擴張,也就是說,杭州銀行的存款增長相對乏力。
總的來看,通過對兩張表的拆解,能看到杭州銀行雖然雙增長,但部分指標都不是很理想,甚至低于行業的平均水平,未來各方面都有壓力,如果后續總資產環比持續失速,那杭州銀行的煩惱就不是成長這么簡單了。
所以回到文章的開始,能冒出周末坐一天這樣的謠言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且你看,百萬年薪的領導們都降薪了,那錢是實打實的,天眼查APP顯示,2020 年至 2024 年,宋劍斌薪酬分別為 106.6 萬元、110.4 萬元、96.77 萬元、83.37 萬元及 76 萬元。
從人均薪酬的情況看,,金融資訊網站理杏仁顯示,杭州銀行的人均薪酬2019年為54.54萬,2024年為54.51萬,在利潤大幅增長的情況,人均提升卻不高,總的來說在人均坪效這塊,杭州銀行還待進一步提升。
從資產質量方面來看,雖然杭州銀行依然優秀,但還不夠穩健。
//撥備優秀,未來只減值換利潤?
先看資產質量數據: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不良貸款率0.76%,撥備覆蓋率520.89%,較年初下降20.56個百分點。2025年上半年貸款總額10094.18億。
公司不良貸款余額 76.59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5.45 億元;不良貸款率 0.76%,和一季度相比不良余額環比增加0.9億,減值準備環比減少大約2.29億;撥貸比3.95%較年初下降0.16個百分點。
無論是撥備覆蓋率還是不良貸款率,杭州銀行都是要優于行業的平均水準的,特別是撥備覆蓋率,充分展示了地主家的余糧有多少,能保持將來的策略空間和靈活度。
但美中不足的是,通過對核銷不良和新生成不良的計算,2025年上半年新生不良大于2024年同期,也高于去年全年的季度均值。
同時,正常類貸款遷徙率0.62 %比去年同期上升 0.08 個百分點,預示著杭州銀行的資產質量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所以,總的來說,杭州銀行的減值少提不完全是建立在資產質量改善的基礎上。
綜合來看,杭州銀行的這份中報,整體十分亮麗的,不良低,利潤增長高,撥備覆蓋又足,但穿透之后,又明顯有承壓的情況。
而且今年算是杭州銀行的多事之年。
在七月份,中國人壽就宣布將會在未來三個月內,減持不超過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0.70%。
中國人壽是杭州銀行在IPO時進入的戰略投資股東,按照當時的承諾,中國人壽在減持之前需要提前三個交易日公告減持計劃。
目前,中國人壽持有杭州銀行的股份共計0.7%。也就是說此次公告后,中國人壽大概率會清空對杭州銀行的全部持倉。
6月份,澳洲聯邦銀行將自己的股份轉讓給了新華保險,約占杭州銀行總股本的5.45%。
未來的增長方向,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低利差將趨于常態,債牛以后銀行業的投資收益很難再有之前的高光時刻,同時,城商行的其他非息收入又很難與大行競爭,那么留給城商行的出路好像僅有靠規模的量換取營收的增長了。
這點上,杭州銀行之前積累了大量的減值準備,規模無法重振,利潤空間就很難通過經營來保證。所以,未來杭州銀行可能會出現撥備換凈利潤增長的情況,撥備覆蓋率將持續下降。
股東回報這塊,因為債轉股攤薄了股東權益,所以會出現明顯的下降。股息率上,杭州銀行2024年累計每股分紅0.65元,和現在15.87的股價相比股息率只有不到4%,明年還會進一步下降。
最后,杭州銀行的增長空間和可改善的方向還有很多,作為當地重要的經濟調節器,希望杭州銀行在新行長的帶領下能夠百尺竿頭更近一步。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