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招聘平臺本質是一個求職者與招聘者的雙邊市場。平臺服務的核心價值,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撮合效率。AI正是實現這一點的關鍵。
雷達財經訊 2025年以來,在線招聘賽道的“頭部效應”進一步顯現,頭部平臺在用戶規模、營收與技術應用上全面領跑。
在行業人士看來,招聘平臺本質是一個求職者與招聘者的雙邊市場。平臺服務的核心價值,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撮合效率。AI正是實現這一點的關鍵。隨著AI落地加速,招聘行業正在進入“規模×效率”的新一輪競爭周期。
增用戶不增成本,頭部平臺品牌效應凸顯
今年以來,在線招聘APP月活躍用戶數、用戶使用時長分布、營收等指標,都顯示出在線招聘顯著的流量“向心效應”與頭部品牌優勢。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5年4月,求職招聘類App的整體月活用戶數約1.13億,同比上漲5.5%。
頭部的三家平臺中,BOSS直聘MAU為5165萬,智聯招聘MAU為2658萬,前程無憂為1765萬,累計不去重用戶達到9588萬。
最新的QM數據顯示,2025年春招后,在線招聘用戶進一步向頭部聚集。2025年6月,BOSS直聘、智聯招聘、前程無憂三家累計不去重用戶達9700萬,較2025年4月新增112萬。
其中BOSS直聘在春招后仍然保持了上漲的勢頭,2025年6月MAU達到5400萬。
從用戶累計使用時長的口徑看,2025年4月,頭部3家使用累計使用時長占主流招聘APP的94.1%。到了2025年6月,這一占比進一步提升至94.6%。
其中排名第一的BOSS直聘,占比從2025年4月的62%,提升至2025年6月的64.5%。
值得關注的是,在活躍用戶數與使用時長增長的同時,頭部在線招聘平臺的獲客成本反而正得到控制。
BOSS直聘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在月活躍用戶數同比上漲16.5%的背景下,其銷售與營銷費用同比下降23%,占收入比達到歷史新低。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現象是“頭部效應”在在線招聘行業顯現的自然結果。即某個行業、市場或領域中,領先者憑借先發優勢、規模效應、資源積累、品牌影響力等因素,能夠以更便宜的成本獲得更多用戶、流量,形成一定的護城河。
此外,在頭部平臺之間,也顯現出一定程度的營收聚集效應。
智聯招聘2024財年、2025財年的營收分別為6.35億澳元與5.61億澳元,同比下降13.2%。對應的同時間段內,BOSS直聘錄得營收分別為68.07億元、77.61億元,同比上漲14%。
此外,獵聘公司2024年錄得營收20.8億元,同比下降8.8%。在同一時間段內,BOSS直聘錄得營收73.5億元,同比上漲23.6%。
前述人士認為,BOSS直聘能夠獲得增長,一方面源于企業預算收緊的過程中,更容易選擇頭部平臺。另一方面也源于BOSS直聘利用品牌效應,在過去數年間,完成了從大城市單一白領招聘平臺,到白領、藍領及全線級全覆蓋的綜合招聘平臺的跨步。藍領與下沉市場成為其近年來重要的營收增長動力。
AI推動服務升級,頭部品牌具備競爭優勢
互聯網行業在2025年談論“AI”,正如在2013年談論“移動互聯網”。在線招聘也不例外。
招聘平臺本質是一個求職者與招聘者的雙邊市場。平臺服務的核心價值,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撮合效率。AI正是實現這一點的關鍵。
業內人士認為,在AI的應用上,頭部平臺在技術投入、資源及應用場景上都具有先發優勢。
首先,AI的表現依賴于數據量與數據質量。頭部平臺擁有更大的用戶池(海量簡歷、職位),可以更好地訓練與迭代模型。
其次,頭部平臺覆蓋從職位推薦、溝通到面試的全鏈路產品服務場景,有機會讓AI在更多環節落地,獲得更多的數據,形成數據積累與效率的飛輪。
最后,AI的競爭也是資源投入的競爭。除了強化自身現金流外,頭部平臺也在爭取更多來自資本市場的關注。
BOSS直聘近期公布了8000萬美元的派息與2.5億美元的回購計劃,以增強投資者預期與關注度。在此之前,公司在香港增發3450萬股新股募資22億港元。
此外,在線招聘平臺的治理與合規管制也需要納入考量。近年來,隨著《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等法規的出臺,給在線招聘服務提出了更高的合規標準。另一方面,信息真實成為用戶的重要考慮。
從信息安全、隱私保護到投訴反饋,平臺需要持續在風控模型、人工審核等方面持續投入。在合規與治理上投入更多更久的頭部平臺在此方面也有一定優勢。
前述人士認為,AI的介入,會進一步將招聘行業從“流量博弈”轉向“效率競爭”。頭部平臺具有用戶規模、組織效率與現金回報優勢。中長尾平臺則需要在細分賽道、區域化市場和專業化服務上尋找差異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