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四年的芯片大案落幕。
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近日對一起備受關注的商業秘密侵犯案作出判決:尊湃通訊創始人張琨因侵犯華為商業秘密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300萬元;其余13名前華為海思員工分別獲刑2至4年不等。
這是中國芯片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標志性事件,本案判處實刑并處高額罰金,彰顯了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
重磅判決出爐
近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對尊湃侵犯華為商業秘密案件作出一審判決,前華為海思員工共14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其中5人實刑,首犯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總計罰款1350萬元。
其中,主犯張琨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300萬元;其余13名前華為海思員工分別獲刑2至4年不等。法院還裁定,沒收尊湃通訊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尊湃通訊”)已被凍結的9965萬元資金,上繳國庫。
這起案件歷時長達四年,案件幾經波折,在業內掀起巨大波瀾。據悉,尊湃通訊創始人為張琨,原為華為海思員工,曾在Wi-Fi芯片領域深耕多年。
回顧此前,2019年,張琨離開華為,不久后便創立了尊湃通訊,并集結了多名華為“舊部”,計劃打造“國產Wi-Fi 6/7芯片”。在此之后,尊湃通訊的產品開發速度異常迅猛。
但很快,華為察覺到不對勁:尊湃通訊的技術路徑與華為的內部項目高度相似。2020年,華為向警方報案,指控張琨等人涉嫌侵犯商業秘密。
調查顯示,張琨團隊在離職前后,通過各種手段竊取了華為海思的Wi-Fi芯片核心技術,包括源代碼、設計圖紙和測試數據。
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2023年7月14日,上海市知識產權法院公開了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與尊湃通訊等申請訴前財產保全一審非訴保全審查裁定書。
據裁定書顯示,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申請凍結尊湃通訊銀行存款人民幣9500萬元,或查封、凍結、扣押價值相應的其他財產。上海市知識產權法院審查認為,上述申請符合法律規定可予準許。
案件細節,浮出水面
隨著上述案件的宣判,尊湃通訊竊取華為芯片技術的更多細節也逐漸浮出水面。
庭審過程中,檢方出示了海量證據,其中包括,聊天記錄、文件備份和證人證言,證明張琨等人的竊密行為有組織、有預謀。
通過時間線來回顧這場精心設計的盜竊大案,或許更為直觀:
2021年2月,張琨從華為離職,3月便創立尊湃通訊(與華為競業協議未到期),隨即展開一場系統性的技術竊密行動。
尊湃通訊成立后,張琨斥巨資從華為內部挖人,以2-3倍的高薪和股權激勵為誘餌,在14個月內,招募了20余名華為海思核心研發人員(含14名直接參與盜竊案人員),這些人均通過“華為-影子公司-尊湃”路徑入職。
2021年5月,尊湃通訊完成由高榕資本領投,江北佳康科技跟投的近億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2022年5月,尊湃通訊高調宣布超募完成數億人民幣Pre-A輪融資,該輪投資由小米旗下瀚星創投、湖杉資本、天際資本、嘉御資本、上海科創旗下海望資本、平治信息等知名財務投資機構以及產業投資方組成,募集資金直接加速了竊取的芯片技術產業化進程。
完成Pre-A輪融資后不久,尊湃首顆Wi-Fi 6射頻芯片流片后,驗證手法暴露了技術源頭:直接調用華為內部測試用例(含隱藏測試向量),確保射頻指標與華為參考設計誤差小于0.5dB。這種毫米級的精準復刻,成為庭審中的鐵證。
2022年11月,上海警方突擊搜查尊湃通訊位于上海、北京的辦公室。查扣7臺服務器時,技術人員發現40份加密文檔,經工信部電子五所鑒定:尊湃芯片在40個核心技術點上與華為海思商業秘密相似度超90%,構成“實質性相同”。
警方調查發現,尊湃通訊將技術拆解后分散至多家代工廠,試圖規避風險。2023年4月,滬蘇兩地警方同步收網,抓獲張琨、劉某等14名核心成員,凍結尊湃通訊銀行賬戶資金9500萬元,查扣存儲侵權技術的服務器7臺。
2023年12月,警方通報案件告破,尊湃通訊通過“分段傳輸+境外加工”模式竊取技術的細節。經工信部電子五所鑒定,涉案芯片在40個核心技術點上與華為商業秘密密點同一性超過90% 。
知識產權保護,意義深遠
“尊湃竊取華為芯片技術案”的宣判,是中國芯片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標志性事件。判決書強調,涉案技術并非泛泛的行業常識,而是華為獨有的知識產權。
尊湃通訊作為獨立法人被追究刑事責任,其資金凍結規模創下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司法記錄。同時,14名自然人全部獲刑,體現“既打公司、又懲個人”的執法導向。
這一系列信號都彰顯了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
知識產權,一邊連著法律規則,一邊連著科技和市場,與科技創新直接相關、聯系緊密,是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橋梁。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就是激勵創新。
隨著重大前沿技術持續涌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不斷加深,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正在向知識產權強國邁進。
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往往在保障國家安全、推動生產力質的飛躍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在外部技術封鎖加劇的背景下,國內科技企業更需以自主創新為根基,輔之以完善的法律防護網,共同維護知識產權制度,才能真正實現產業鏈的崛起。
一旦知識產權被盜竊,其負面影響非常巨大。以“尊湃竊取華為芯片技術案”為例,華為被竊的Wi-Fi 6/7射頻前端技術研發投入超9億元,這還不包括專利價值。
除直接研發成本外,法院首次將“國際標準話語權損害”納入量刑考量。Wi-Fi 7標準談判中,華為因技術方案提前泄露,被迫放棄部分核心專利主張,導致我國在相關專利池中的分成比例下降約15% 。
按每臺Wi-Fi 6設備收取0.5美元專利費計算,若尊湃通訊的芯片大規模出貨,華為每年的損失或將高達1-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