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目前ABC產能已滿產,但仍不能滿足在手訂單持續增長的需求”。
在業績說明會上,針對核心的ABC電池及組件業務,愛旭股份信心滿滿地表示訂單正持續增長,且產能已經被“拉滿”。
從目前來看,經過了幾年的技術迭代后,BC技術路線的市場認可度已越來越高,而愛旭股份的ABC電池及組件業務也開始出現放量的跡象。
另外,從此前披露的半年報來看,今年上半年愛旭股份實現凈利潤-2.376億元,同比增長86.38%;其中二季度實現凈利潤6286萬元,同比增長103.8%。
不過,雖然二季度成功盈利,且核心業務開始回暖,但據侃見財經觀察,愛旭股份在經營上仍面臨著巨大壓力。
半年報顯示,二季度愛旭股份的貨幣資金為21.36億元,而同期僅短期借款就達到了39.88億元,貨幣資金還不足以覆蓋短期借款。
然而,縱使面臨著巨大的財務壓力,但愛旭股份仍然選擇四面出擊,例如此前耗費巨資跨界到了風電行業。據6月5日發布的公告,愛旭股份簽署 《臨邑縣中部風電項目資源開發協議書》,計劃總投資約7.5億元,在臨邑縣投資建設臨邑112.5MW風電項目。
作為BC技術路線的“擁戴者”,耗費巨資投資風電項目背后,是否意味著愛旭股份對于核心的ABC電池及組件業務的搖擺不定?
當然,光伏行業是一個周期性比較明顯的行業,目前隨著行業的反內卷已經小有成效,光伏設備企業也開始逐漸擺脫困境。相關統計顯示,年內愛旭股份漲幅已超過35%,總市值超過了270億元。
作為愛旭股份的掌舵人陳剛身家也是水漲船高,根據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陳剛一共持有愛旭股份17.95%股份,按照最新市值計算,陳剛身家接近50億元。
?
BC技術路線“路難走”
?
雖然如今深陷泥潭,但愛旭股份也曾上演過一段“逆襲傳奇”。
2009年,41歲的陳剛放棄了在澳美鋁業如日中天的事業,毅然投身到光伏行業中,并創立了愛旭股份。
憑借管式PERC技術的突破,愛旭股份在P型電池時代迅速躋身頭部陣營,2022年其營收飆升至350.7億元,同比增長126.7%;實現凈利潤23.32億,同比增長達1957.04%。借助P型電池業務的爆發式增長,愛旭股份在2023年之前穩居全球電池片出貨“榜眼”,陳剛也兩度問鼎贛州首富。
然而,愛旭股份的輝煌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2023年,行業技術路線開始從P型轉向N型,愛旭股份并沒有隨大流選擇TOPcon,而是選擇了一條與主流背道而馳的道路,押注背接觸(BC)電池技術。并且,相比于隆基綠能的HPBC路線,愛旭股份選擇了轉化高效但工序更多的ABC路線。
現在回頭看,押注BC技術路線成了愛旭股份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實際上,早在2016年,愛旭股份就已將BC技術確立為核心方向,試圖復制PERC時代的成功。資料顯示,BC路線和主流廠商選擇TOPCon或HJT有很大的不同,BC技術需將電池正負電極全部移至背面,消除正面柵線遮擋以提升發電效率。效率極值上來看,BC電池的轉換效率的理論極限為29.1%,高于TOPCon和HJT的28.7%和28.5%,被認為是最接近單結晶硅電池轉換效率的技術。
若僅從轉換效率來看,相比于TOPCon或HJT,BC確實是最優的技術路線,但更高的發電效率背后,BC技術其實也存在著工藝復雜、成本較高等劣勢。例如,由于早期BC技術尚不成熟,BC電池設備單位投資額在3億-4億元/GW上下,作為對比,TOPCon設備投資不足2億元/GW。
從公告來看,愛旭股份從2023年開始斥巨資擴充產能。例如,在當年4月,愛旭股份與濟南市政府簽訂《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30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項目及其配套30GW組件項目,總投資約360億元,計劃分三期5年建設。據媒體統計,這也是愛旭股份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項目,要知道當時愛旭股份賬上的貨幣資金僅有36.6億元,總資產也只有254億元。
不過,也正因為BC技術路線的重資產投入與回報周期的錯位,愛旭股份逐漸陷入財務泥潭之中。從最直觀的資產負債率來看,截至二季度末愛旭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已上升至85.75%,總負債為291.5億元;在2022年還未大舉擴張前,愛旭股份的資產負債率為63.35%,總負債為156.6億元。
除了擴充產能導致負債率快速上升之外,由于BC技術尚不成熟,愛旭股份的盈利能力驟降。財報顯示,2023年愛旭股份的ABC組件毛利率為-5.16%,來到2024年,雖然愛旭股份沒有再單獨列出ABC組件業務,但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兩大核心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1.71%和-9.2%。由于盈利能力下滑,愛旭股份也遭遇了業績滑坡,2023年其實現凈利潤為7.568億元,同比下滑67.54%;2024年凈利潤更是巨虧53.1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02.92%。
整體而言,雖然BC技術路線確實是一條更優的技術路線,但從愛旭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和凈利潤來看,BC技術路線顯然不好走。
?
還得繼續“熬”
?
近兩年,隨著BC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其成本已經明顯下降。
據infolink數據,截至4月24日,BC電池目前分布新單價格約0.79-0.83元人民幣之間的水平,集中項目價格約落在0.80元人民幣;TopCon電池的價格區間為0.63-0.75元人民幣。整體而言,雖然BC電池相較于TopCon電池仍有一定的溢價,但溢價已經不高。
此前,隆基綠能高管表示,2025年是BC產能爬坡之年,BC產品真正發揮作用會在2026年,可以預見,未來BC技術路線必將占據不小的市場份額。
而隨著BC技術的不斷發展,BC技術路線的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而已經布局BC技術路線多年的愛旭股份也總算吃到了紅利。
在此前的一季度業績發布會上,愛旭股份就表示:2025年以來,公司ABC組件在手訂單延續高增長的態勢。即使在傳統裝機淡季及春節假期的影響下,2025年第一季度ABC組件新增在手訂單亦超過5GW,增長趨勢良好。公司目前ABC產能已滿產,但仍不能滿足在手訂單持續增長的需求。
目前,愛旭股份的ABC組件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2024年出貨6.33GW,同比增長約1200%;一季度實現出貨量4.54GW,環比增長40%以上。從最新的業績預告來看,今年上半年愛旭股份實現凈利潤-2.376億元,同比增長86.38%;其中二季度實現凈利潤6286萬元,同比增長103.8%。
不過,雖然二季度已成功盈利,且核心業務開始回暖,但據侃見財經觀察,愛旭股份在經營上仍面臨著巨大壓力。半年報顯示,二季度愛旭股份的貨幣資金為21.36億元,而同期僅短期借款就達到了39.88億元,貨幣資金還不足以覆蓋短期借款。
整體而言,雖然愛旭股份的ABC電池及組件業務已經好轉,但由于目前TOPcon仍是主流,且愛旭股份的ABC電池及組件業務還沒有明顯的規模化優勢,所以對經營狀況的改善并不明顯。
實際上,愛旭股份或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發力ABC電池及組件業務之外,愛旭股份還將目光放到了風電上。
6月5日,愛旭股份發布公告稱,擬簽署 《臨邑縣中部風電項目資源開發協議書》,計劃總投資約7.5億元,在臨邑縣投資建設臨邑112.5MW風電項目。對于這一次跨界到風電領域,愛旭股份表示,此次項目投資是基于公司戰略發展的需要及對行業市場前景的判斷,亦是公司圍繞濟南ABC生產基地與山東省內新能源發電集群資源協同發展的模式探索。
不過,無論是一路押注的BC技術,還是最近新進入的風電業務,這都是需要時間推進,換而言之,愛旭股份還要繼續“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