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講故事之前,先守住基本盤。
盡管掌舵人已是女性,但至少從大模型發布會來看,京東的調性依舊很“直男”:
簡單務實,略顯保守,京東名為AI的新瓶中,裝的依然是零售、物流、金融、大健康……
今天上午,在2023京東云峰會上,京東正式發布了名為“言犀”的大模型產品,和同名AI開發計算平臺。公司新任CEO許冉也來到大會現場,并在演講中對京東集團的技術追求和相關戰略做了講解。在她看來,京東多年以來積累的產業數據和行業Know-How,會成為研發大模型的獨特優勢。
“大模型的價值=算法x算力x數據x產業厚度的平方”,許冉將京東“對大模型價值的思考”,概括為一個包含業界公認大模型基本要素的公式。
圖/京東云峰會
與行業同類型產品相似,京東也宣稱“言犀大模型支持語言、語音、視覺、多模態等應用”,發布會上提及的應用場景,也大多圍繞電商和金融等基本盤展開。
至少在這次云峰會上,京東沒能用言犀大模型,講出太多真正的新故事。
AI,也能按圖索驥?
大模型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一定是在產業應用中。
京東CEO的判斷,延續了近期大模型行業涌向B端客戶的趨勢。
“技術在產業場景落地應用,創造實際價值才是關鍵”,許冉認為,當產業效率和產業的邊界拓展得到質的提升以后,大模型才有了更重要的實際價值和意義。
京東同樣將大模型、AIGC的爆發視作又一次工業革命。在他們眼中,京東作為一家“實體企業”,在數據和場景層面已經有了可觀的積累,面向行業的場景是京東“非常擅長的領域”。
官方介紹稱,依托包括零售、物流、健康等已有的產業布局,京東每年能積累數百億條優質交互數據,訓練言犀大模型的數據庫,就由70%通用數據和30%供應鏈原生數據組成。
“產業數據積累和行業Know-How,成為京東布局大模型的核心優勢”——京東認為,依托產業經驗和數據訓練出的大模型,有著天然的“產業基因”。
將已有產業與大模型結合,京東顯得頗為自信。
以至于在應用案例層面,京東并未過多提及大模型本身的商業化,而是將大模型的作用完全包含在京東現有的產業中作詮釋。
比起AI變現,京東似乎更希望盡快用大模型維護自身現有業務:零售、物流、醫療……這些成熟的產業,在案例中被反復提及。
應用,圍繞基本盤展開
先前,藍媒匯曾在《別說老二,京東連老三可能都坐不穩了?》中提及,京東的基本盤已然在價格和用戶心智等維度多向承壓。自身增長見頂,賽道身位也漸漸落后。
暫且不去猜測AI這方“遠水”,能從多大程度上緩解京東的“近渴”,但至少在降本增效這一環節,大模型的作用已被京東擺到了講臺上。
許冉在會中提及,京東的大模型技術演進“遵循了京東的技術追求”,其中的關鍵詞就包括成本和效率。
具體到應用,京東給出的場景仍是零售、醫療和金融等外界早已熟悉的名詞。
首先是零售端——京東以AIGC創作內容營銷作為案例。從一張商品圖出發,讓AI理解商品特征后生成營銷海報,“每套圖的制作成本能降低90%,制作周期從7天縮短到半天”、“營銷流程中需要的產品、研發、算法、設計、分析師5類職能人員,在AI介入后將減少到1人;過去流程需要2000次人機交互,也減少到少于50次?!?/p>
對于物流,京東同樣希望借助AI,強化“服務好”和“速度快”的標簽:通過算法盡早將上千萬SKU匹配的貨物,放到離購買者最近倉庫,依托倉網規劃減少搬運次數以提升效率。
盡管CEO許冉在發言中提到了大模型“向外”的合作——面向客戶、面向零售等行業,但眼下京東更在意的,或許仍是先穩住基本盤。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伊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