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葉二 編輯 | 魏曉
追覓破局,運動相機值得用AI重做一遍。
市場消息顯示,智能清潔領域的領軍者追覓科技,目前正攜旗下新創公司 “光子躍遷” 強勢闖入智能影像領域,入局運動相機市場,首款產品將于今年發布。
從地面殺向空中,從掃地跨界影像,追覓正在尋求將自身原有積累的核心能力遷移至更廣更高的維度,而這必然會在沉寂已久的影像江湖,掀起一場重構市場格局的風暴。
事實上,市場早就迫切需要新變量了。
當前的智能影像市場,從4K堆料到8K參數競賽,從電子增穩卷到光學防抖極限,行業困在 “性能冗余、場景脫節” 的循環里 —— 多數產品仍停留在 “讓用戶適應設備” 的初級階段:想拍段 vlog 要先調參數、拍夜景要手動拉曝光、從拍好素材到朋友圈分享還得花幾小時剪輯。
硬核參數只服務小眾極限玩家,卻把普通用戶擋在門外。
基于當前運動相機市場競爭格局穩定,既有主流玩家打破現狀的能動性不足。門檻較高的產業鏈和技術又把微創團隊拒之門外,此時,就需要強有力的“破局者”出現。
追覓旗下的“光子躍遷”入場,就是要帶來一場全新的影像變革。
從已透露消息來看,依托追覓科技深厚的技術積累,光子躍遷正在醞釀大招。
不僅會將多模態感知交互引擎、多維感知識別系統、流體觸控、彈性記憶金屬等多種全新技術引入運動相機市場,更是要打造一款 “設備主動理解用戶” 的全新物種,對運動相機行業進行重新定義。
而智能影像江湖原本長期以來形成大疆與影石的 “雙雄格局”或就此成為過去,市場即將進入三分天下的時代。
“下一個時代運動相機”誕生
影像設備,本質上是記錄光的信息——每一粒光子打在影像傳感器上,都會產生一個信號,而成千上億次的信號積累,轉換成了鏡頭前的一幀幀畫面。這既是光子躍遷名字的由來,同樣也對應著其在影像領域的決心——用一粒光子,改變世界。
AI藍媒匯了解到,正如追覓科技的探索基因——世界正在發生什么,我們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么。
當進軍到運動相機領域時,光子躍遷并沒有選擇做“另一臺運動相機”,而是重新定義了什么才是“適合每個人的智能影像伙伴”。或者說打造“下一個時代運動相機”雛形更為貼切。
首先,它是超智能的。
在AI技術應用的賽道上,各品牌紛紛布局探索,而光子躍遷則突破性地將端云協同AI架構、多模態場景語義識別、動態視覺感知引擎、AI驅動LUT色彩映射、智能成片高光算法、自適應AI配樂系統等十余項深度AI技術集成于新一代產品中。
這標志著其已構建起與行業競品間的技術代際壁壘。當前市場主流的AI技術應用,大多仍停留在單一功能的工具輔助層面,難以實現全鏈路智能賦能。
光子躍遷通過AI+多輪語音交互+計算機視覺識別的深度融合方案,真正實現了從“輔助工具”到“專業創作伙伴”的跨越,打造出具備“自主拍攝+智能剪輯”雙重能力的AI創作中樞。
在操控維度,支持模糊語義指令解析與意圖預判,徹底釋放用戶雙手,實現無接觸式創作控制。
在拍攝維度,搭載主體智能追蹤與構圖優化算法,可自主識別拍攝主體并動態調整畫面構圖,確保視覺焦點精準呈現。
在場景優化維度,產品依托內建場景識別庫,能更精準地洞察拍攝環境特征,并基于此啟動像素級畫質增強引擎,從環境感知曝光調節,色彩還原度、動態范圍擴展、膚色自然優化到細節紋理重構,實現全維度畫質的智能提升,讓每一段創作都達到專業級影像水準。
試想一下:
凌晨四點,西藏海拔5000米的雪山埡口,狂風卷著雪粒砸在登山者張宇的面罩上。你喘著粗氣,對著衣領處的運動相機說到:“拍攝前面日出場景,人物居中,背景暗一點,人臉亮一點,打開膚色調整。”
登山結束后,APP自動剪輯、調色、配樂導出相機拍攝成片,同時AI分析畫面給出適合的分享文案“人類抵達之處,皆為風景”。
而這,將是全球首款真正“聽懂人話”的運動相機。
并且,更懂場景。
光子躍遷的AI生成模型+運動相機生態,可以針對運動相機場景隨心所欲編輯視頻,目前其已經建立了龐大的場景庫,讓更多場景能迅速通過預制場景參數拍攝調整色彩畫面,拍攝完成即可出片分享,尤其是在夜景方面,團隊通過AI訓練了多種夜景算法,讓夜景從之前的“看到”躍升至“好看”。
以前很多人印象中,能用運動相機拍出好畫面好內容的,都是攝影牛人,后期高手。現在光子躍遷通過AI智能體相當于把這些“專家”內置在產品中,讓這些更懂拍攝,同樣也更懂用戶的AI專家化身導演,專為用戶這一主角服務。
是的,人們對于一個AI大爆發時代下智能影像產品的想象,不就應該如此嘛。
再者是顛覆性的。
運動相機的 “方盒形態”,已經在市場流行很長時間了,但這顯然不是唯一選擇,而是市場缺乏探索,缺乏創新的結果使然。
而光子躍遷,敢于說不。
市面上已有的攝像器材產品形態缺少創新;圖片來源:品牌官網
據了解,此次光子躍遷將帶來的運動相機產品,將徹底告別“固定形態”,一方面挑戰工程學極限,在一個手指大小的機身里塞下專業設備的性能,為“空間交互與AI創作平臺”提供基礎支撐。
另一方面創新性地引入了磁吸模塊化系統,用戶可通過搭配不同的配件模組(如擴展電池、麥克風、前屏等),靈活適應第一人稱騎行、vlog拍攝、水下探險等多場景創作需求。
性能冗余,場景適應性不足的運動相機現狀將徹底翻篇。
極致便攜、全域穿戴、核心模組即插即用、場景無限拓展,運動相機本就作為人類 “延伸的眼睛”,幫助人們看見更廣闊、更多元的世界,就應該像器官一樣,“長在身上”。
最后,則是大眾化的。
可以清晰看到,光子躍遷正在用 “AI 智能體 + 形態重構 + 模塊化生態” 的組合拳,重新定義了運動相機的本質 —— 它不再是 “記錄工具”,而是能主動創作的 “空間交互 AI 平臺”。
這種每一項創新都讓用戶驚嘆 “原來運動相機能這樣”,又在使用后直呼 “就該是這樣”。
其所有的出發點,正是要服務于大眾市場的“最易拍攝”、“最便捷攜帶”、“最靈活可玩”的產品,既能夠滿足滑雪、攀巖等極限運動場景需求,同樣能夠滿足Vlog記錄、探店旅游等更為普遍化的日常場景。
不追隨,從用戶底層需求出發,理解用戶成為用戶。“顛覆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影像江湖或將三分天下
而在這背后,影像江湖也將被深刻攪動。
長期以來,智能影像市場形成了大疆+影石的國產雙雄格局,彼此在全景相機、運動相機領域,拿走了市場絕大部分份額。
但現在,隨著光子躍遷這個創新變量出現在賽場,行業人士普遍認為,競爭格局或將就此形成大疆、影石、追覓三分天下的局面。
憑什么?
一個事實是,光子躍遷敢于顛覆行業,這絕非是 “跨界新手的冒進”,而是追覓科技 “跨領域技術遷移 + 頂配團隊積淀” 的必然結果。
公開資料顯示,追覓科技旗下的光子躍遷正式成立于2025年3月,此前其核心創始團隊已有著多年智能硬件與智能影像產業經驗,早已開始啟動技術預研和產品驗證。
公司核心團隊則大多來自國內成熟的智能影像企業、頭部手機廠商以及快消品行業龍頭公司,擁有視覺、圖像及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積累,并在AI技術、機器人技術等方面有深厚的積淀。
技術水平,不僅在同行業領先,更關鍵的是,追覓此時的入局同樣恰逢行業 “需求升級窗口期”:當下短視頻浪潮下,大部分普通用戶需要的不是 “參數更強的專業工具”,而是 “隨手就能拍出好內容的社交利器”。
光子躍遷的精準切入,讓它一入場就能占據市場空白,從而快速躋身市場。
據沙利文《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設備市場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7-2023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設備零售市場規模爆發式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4.2%,2025年市場規模高達480.5億元。
同時,光子躍遷所帶來的全新影像物種,也將再次滿足人們對“看見”這一需求的持續渴望,并將推動影像行業的探索與創新,再次向前邁出實質性一大步。
中國科技已進入全球超車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疆、影石,以及追覓這三家國內頂尖的消費電子廠商,都不約而同地拓展自身業務的邊界以覆蓋更多品類。比如大疆也于日前宣布正式進入智能清潔賽道,追覓以及影石,則紛紛官宣了無人機業務。
從商業角度上來看,這正是科技公司們相互進取的精神體現。
市場永遠需要新血液,新活力。在科技產業的發展浪潮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憑借單一領域的優勢長久占據 “安全區”。并且此種相互進取的跨界本身,并非零和博弈,而是通過跨界競爭激活行業創新活力,推動技術從 “單點突破” 走向 “跨界融合”,最終構建起更具韌性的中國高端科技生態。
此次追覓以光子躍遷入局運動相機,同樣如此。
當光子躍遷的首款產品今年內發布時,我們看到的或許不只是一款新相機產品,而是整個運動相機行業從 “功能升級” 到 “體驗革命” 的創新分界點。
甚至可以預見,其將激活整個行業的創新活力,最終受益的,將是每一個渴望 “輕松記錄美好生活” 的用戶 —— 畢竟,好的科技產品,從來不是讓用戶適應它,而是主動走向用戶。
光子躍遷總裁袁謙在接受內部采訪時說道 :
過去十年,大疆、影石等硬核企業的崛起,為中國智能影像樹立了標桿。致敬先行者,也更期待未來。
新技術浪潮已至,光子躍遷和其他品牌將以技術為舟、以用戶為帆,用新技術打造極致產品體驗,把中國創新帶入全球市場核心,下一個影像時代也必然屬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