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短十幾天內,戴珊已經走出了作為“創業者”的第一步。
新成立的淘寶天貓集團內部,正在發生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張勇發出全員信,宣布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十多天后,作為淘寶天貓掌門人的戴珊,就率先完成了組織架構設計。淘寶天貓集團也成為6大集團中的第一個實現全面獨立經營管理的業務集團。
正如2022年1月那樣,彼時戴珊剛上任阿里國內數字商業板塊總裁,隨即便大刀闊斧,將淘寶與天貓全面打通。
絲毫不拖泥帶水,絲毫不放緩腳步,而是一旦目標確立,便雷霆出擊,風馳電掣般行動起來。
短短十幾天內,戴珊已經走出了作為“創業者”的第一步。
“所有架構圍繞為用戶提供價值來設計”,這是戴珊為此次調整提出的主導理念。根據內部消息,戴珊在內部反復強調以更快速度貼近用戶的決心:“如果你只能聽一個人的聲音,那就聽用戶的聲音”。
這個一以貫之的經營理念,需要一場變革。在阿里集團變革大方向既定之后,唯有快速擁抱變化、迅速行動、完成自我蛻變,才能越早走向市場貼近用戶,推行這場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業變革,保證變革成果。
舉棋不定,只會拖沓節奏。
當然,雷厲風行體現的不只是速度,更是指戴珊的鐵血風格。
無論是一年前全面打通淘寶與天貓,將橫亙兩者之間長期存在的壁壘與藩籬盡數打破,還是此次率先落地全面獨立經營管理,可以說都是專啃硬骨頭。
阻力,困難,可想而知。但戴珊迎難而上,既然決心變革,那就徹徹底底。
晴天修屋頂,這是阿里居安思危的自我進化路徑。到了戴珊這里,不僅要修屋頂,更是修全屋。
也正是如此,淘寶天貓在機制上走向全面融合,再到現今整體成為一個全面獨立經營管理的集團公司,一步步完成了自我的根本性迭代,朝著更貼近用戶的方向走去。
“再創業”第一步
阿里這次成立24年以來最大的組織變革,將原有龐大的經濟體以業務劃分的形式,形成“1+6+N”的組織架構,目的很明確,就是讓組織更敏捷、靈活,以讓各業務本身能夠擁有更獨立的經營策略,并根據變幻的市場需求快速做出適合自身的判斷和選擇。
戴珊是最先響應的那個。
客服、技術、人力、財務等原阿里巴巴集團中臺團隊整體或部分劃入,淘寶天貓集團具備人財事完整獨立建制;在用戶端,首頁推薦、搜索、直播為淘寶app三大用戶產品;在行業運營端,成立三大行業發展部,分別由七公(汪海)、奧文(劉鵬)和一漫(劉一曼)負責,向戴珊匯報。
戴珊用最快的速度搭出了一套淘寶天貓全面獨立經營管理的體系。這是戴珊作為淘寶天貓集團CEO的第一步,也是淘寶天貓“再創業”的關鍵一步。
這或許是一場“預謀已久”的變革。雖然淘寶天貓表現得很激進,實際上在這背后,正是戴珊一貫的章法使然,有條不紊,且行之有效。
熟悉戴珊的人都知道,戴珊經營思路的關鍵詞,是消費者體驗。
由于淘寶天貓體系內業務繁雜,各板塊發展狀況不一。如何在統一的平臺機制下,設立新的差異化管理機制,方便不同行業根據用戶需求和場景進行分類管理,是未來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
很好理解,用戶需求是多元化,且多層級的,有傾向性價比的,有追求品牌的,也有將日常購物需求和時效性作為消費決策主因的,對應消費場景自然也就不同。
去年在戴珊主導下,淘寶天貓成立了用戶發展中心,同時,在面向商家的行業運營上,開始強調根據用戶的需求場景分類管理、分類運營。
但這還不夠。
只有根據用戶邏輯,按照各行業的性質設立不同“指揮棒”,并在組織層面予以保障,或許才是最優解——這一設想,最終在本次調整中得以落地。
此次,按照行業消費特點、用戶需求場景分類管理、分類運營的思路,淘寶天貓將包括B2C、淘特、淘菜菜在內的核心業務整理成三大行業發展部,形成面向不同需求層級的模塊化組織,進一步細化,也進一步貼近用戶。
與此同時,淘寶天貓此次調整,是讓三大行業發展部在統一的平臺機制下,再依據自身特色屬性,去實現靈活運營——不再追求整齊劃一的步伐,而是彼此形成自身的發展節奏,激發組織活力。
這也有望讓組織變得更加敏捷、靈活。
一個經營常識是,市場反饋、用戶意見等,會在傳導過程中出現信息失真的情況。越多層級,信息失真的概率就會被放大。并且越多層級,信息從接收到決策再到執行這一套環節就會被拉長時限,從而可能貽誤戰機。
顯而易見,淘寶天貓的三大行業發展部,均直接貼近用戶,貼近市場。諸如行業發展一部以豐富供給為特點,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行業發展二部以品牌喜愛度為消費者決策主因;行業發展三部則為了滿足消費者日常購物需求和時效。
這樣的組織架構設計自然也就更加敏捷靈活。
同時,隨著客服、技術、人力、財務等原阿里巴巴集團中臺團隊整體或部分劃入,淘寶天貓集團具備人財事完整獨立建制。
一個更加完整、更加靈活、更能貫徹戴珊經營理念的業務集團,已經出現。
轉身與挑戰
誕生于2003年的淘寶,以C2C的模式拉開了國內電商市場發展的序幕,誕生于2008年的天貓(前身是淘寶商城),撬動了B2C這一電商模式的巨大活力,兩者不僅是國內電商市場的鼓風者,更是主要玩家,深刻參與并助推了國內電商市場二十年的繁榮發展。
不過現在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隨著多元化經營成為常態,淘寶天貓同樣正面臨著日益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形勢的不斷變化,決定了淘寶天貓需要進一步直面市場,敏捷組織,隨時做出高效應對。不同于過去以業務板塊等形式依附阿里體系,此輪系列調整之后,淘寶天貓徹底從母體脫離,實現經營的全面獨立,擁有自身一套完整的人財事建制。
換句話說,以前是好幾個兄弟,一起在阿里這個大鍋里吃飯,現在淘寶天貓,需要自己單開爐灶了。
這是一個巨變。
對于淘寶天貓而言,這意味著即將獨自面對風雨,直面市場,直面消費者。淘寶天貓已經別無選擇。
但戴珊同樣早有對策。
去年5月,她便深刻洞察到市場的變化,表示電商行業已從流量時代轉換為“留量”時代,這個時代轉換倒逼平臺要把經營重心從獲取新用戶(流量)調整為留住老用戶(留量),并以此為淘寶天貓制定了核心戰略——圍繞10億消費者,從交易走向消費。
落實到具體策略上,比如跨品類購買的新用戶,讓不同品類的商家都能更均衡地滲透、享受這10億留量紅利;持續孵化新品和新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消費選擇;從交易到消費的新鏈路打通,提升10億留量的用戶時長參與程度,用短視頻、直播等內容營銷產品,讓用戶線上“逛商場”,更多享受消費帶來的樂趣,而非僅僅是交易上的便捷……
清晰可見,戴珊執掌的淘寶天貓,其自我進化迭代的底層邏輯,一直都是以消費者為中心。
回歸底層的消費者體驗,回歸初心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戴珊給淘寶天貓構筑的核心護城河,也是淘寶天貓此次能夠獨立直面市場拷打的堅實底氣。
一個可以預見的趨勢是,隨著淘寶天貓商業集團已經按照新的組織架構進入正式運轉,舊有的秩序格局已被打破。新的機遇與挑戰,正在應運而生。
對于淘寶天貓來說,完成相應的組織架構設計是第一步,也是一切的起點。
其在直面市場后,如何持續以消費者為中心,貫徹“從交易到消費”戰略,仍然有很多路要走。
但想象空間已然打開。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