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人都有閃閃發光的一面。
提一個角度刁鉆卻值得思考的問題:
“誰都知道《流浪地球2》中有一座供人類居住的地下城,建在杭州,但杭州的地質是否有能力打造這樣一座人類最后的生存家園呢?”
網友的發散思維或許連劉慈欣和郭帆都很難直接給出答案。
不過,當這位知乎網友將問題拋出之后,卻得到了不少人頗具專業性的回答。
這其中,點贊量最高的,來自于一位標簽為“地質學話題”的優秀答主@青銅馬弓手,簡介中寫道,他是一位中國海洋大學的地質學在讀博士。
在他的回答中,他從地殼活動、亞歐大陸板塊、巖漿活動以及《流浪地球》原著設定等幾個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分析,還配上了幾張十分專業的地質學剖面圖。這讓一些網友倍感震驚,為其評論道:“內容之豐富,投稿一篇普通期刊論文綽綽有余了。”
不過,盡管在外人看來這樣的回復十分令人膜拜,但在地質學相關提問上給用戶提供專業回答,已經是這位知乎答主@青銅馬弓手 的日常。
從9年前第一次在知乎上發布回答,到如今成為一名擁有上萬名粉絲的優質答主,@青銅馬弓手 已經將在知乎上輸出內容作為了自己的業余愛好之一。對他來說,這件事也承載了他對于地質學以及祖國河山的情懷。
正如他個人介紹中寫的那樣:不通天文,略曉地質;縱跡大綱,情懷小樣。
熱愛匯聚成河,流量便水到渠成。
在知乎做答主的這幾年,他的內容總共獲得上萬次喜歡、三萬多次收藏及35次專業認可,他的很多地質學的相關內容都得到了粉絲與網友的熱情互動。
而在知乎上,與之類似的答主還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程序員、產品經理,有的是醫生、作家等在某項領域專精的人,如今,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職人。
4月13日,在2023知乎發現大會上,知乎宣布了“海鹽計劃5.0”,錨定職人創作者群體,為他們提升內容權重,最高可獲得5倍流量及漲粉加權,并配合多渠道助力職人創作者變現,持續鼓勵專業討論。
知乎戰略副總裁、社區業務負責人 張寧
或許,這將會是作為“職人”的內容創作者們迎來的一次新機遇。
職人養成計劃:用興趣聚合流量
和很多這個年紀的女生一樣,答主@Summer小夏是一位愛做飯的姑娘,也是互聯網行業從業者,打卡網紅店、喝一杯精致咖啡是她眾多業務愛好之一。
早在9年前,她便在知乎上發布了自己第一篇回答。自那時起,她便對做一名美食答主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制定了相關規劃。
這逐漸演變成了她的一種“習慣”。
近兩年,她開始從自己作為科技行業從業者兼美食咖啡賽道觀察者的視角出發,在知乎上輸出各種新奇、有趣又干貨滿滿的內容。
在“每天帶飯去上班很丟人嗎”的提問中,她說道:“丟人?掏出飯盒的瞬間,簡直是我每天的高光時刻好嗎!”并配上了自制的午餐,看上去色澤鮮美又營養均衡的圖片讓不少網友紛紛索要食譜。見此情景,她也十分熱情地將食譜分享出來,還與網友交流了午餐應具備的標準及營養的要求。
真誠又生動的文字總是有打動人的力量。平臺顯示,這樣一篇慢慢干貨的內容總共收獲了20663人贊同,以及超過千條的互動評論。評論區中,網友之間相互交流食譜,小夏也會參與其中,并給出自己的建議。
除此之外,對于咖啡豆產地的挑選、如何挑選咖啡豆與咖啡粉、蘭州除了拉面還有哪些美食等提問中,都能看到她給出的飽含熱情又理解入微的回答。
憑借這些優質的內容及穩定的輸出頻率,@Summer小夏也入選了知乎評選的2022年“新知答主”。對此,她說道:“這是一種關于自己‘被看到’的感動,也是當那些你和我所認同的、所分享的生活‘被看到’時的自豪。”
而在知乎上,越來越多像@Summer小夏 一樣在某個領域具有專業知識、掌握某種技能的“職人”撐起了內容創作生態的重要一環。
一方面,他們一篇篇專業、細致的回答能夠幫助用戶收獲更為垂直且有說服力的回答,提升內容社區質量;
另一方面,得到用戶的贊同也能讓更多的“職人”感受到“被發現”的自豪感與價值感,獲得流量與價值變現,從而實現內容的良性循環。
這一點,也是很多“職人”們的心聲。
“與其說是我的圖文科普得到了知乎平臺認可,不如說是在億萬知乎用戶中覓得了知音。”同樣獲得知乎“2022年新知答主”@孫悅禮說道。本職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做骨科醫生的他過去幾年內,在知乎發布了超過1000個關于骨科醫療相關的回答,收獲了超過16萬次點贊及17萬粉絲,還有超過1000人向他提出了付費咨詢。
這證明了,他從專業角度創作的內容讓更多用戶對其產生了信任感,也自然產生流量變現。
對于做內容創作,他表示,獲得用戶的支持會讓他更堅定沉下心來積累,做好自己,去給公眾輸出更多有用的臨床問題。
顯然,他們的經歷也印證了,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他們也有機會實現自己閃閃發光的一面。
——這既是知乎打造“職人”的目標,也是11年前知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源創立知乎時的初心。
優質內容生態是一切
一直以來,對于內容生態的打造,知乎都有著自己清晰的理解與規劃。
在“海鹽計劃5.0”與“職人”概念提出的同時,知乎也發布了一組數據:
據統計,2022年末全國就業人口為7.33 億,其中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接近 50%,約合3億人群能夠成為潛在的“職人”群體。
“這些職人群體與知乎的用戶群體高度吻合,他們很多都是活躍在一二線城市的職業工作者,在工作領域和興趣愛好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知乎希望他們的專業學識和經歷分享可以服務更廣大的群體。”知乎科學領域負責人魏遲在發布會上談道。
這也說明了,“職人”在垂直領域上輸出的內容是與知乎用戶喜聞樂見的追求相匹配的。
這是一種創作者與用戶之間的“雙向選擇”,也是目前國內互聯網內容生態向著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解。
這當然不是知乎第一次為內容創作者給予的扶持激勵計劃。
早在2018年,知乎便上線了首期“海鹽計劃”,針對于創作者進行了從成長、服務、收益等多方面的扶持。“海鹽計劃”延續至今,成為了越來越多創作者展示自己的舞臺,同時,創作者們為平臺帶來的正向影響也有所顯現。
這一點,從去年上線的“海鹽計劃4.0”中便能洞悉一二。“海鹽計劃4.0”中,“垂直領域的深耕創作”為主要升級方向,提升了創作體系,推動優質創作者快速成長。
數據顯示,去年一年中有近20萬優質核心創作者加入了海鹽計劃。2023年2月,在“海鹽計劃”覆蓋的核心創作者中,月創作活躍度同比增長7%。此外,當月新生產的內容互動量同比增長22%,而知乎移動端人均在屏時長也增長了16%。
與此同時,據知乎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顯示,知乎全年營收為36.05億元,同比增長21.8%;月活躍用戶為1.01億,同比增長5.6%,并且問答數量累計達到5.06億條,同比增長19.9%。
這意味著,“海鹽計劃”的上線及創作者的加入提升了用戶的使用時長及付費意愿,對于平臺發展的效果立竿見影。
除了此次“海鹽計劃5.0”的上線及“職人”概念的發布,知乎還發布了“想法”編輯器、“知海圖AI”等輔助內容創作的產品。
知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周源
而不管是“海鹽計劃”的進階,還是“職人”扶持計劃的推出,知乎的目的也直指優質創作者的留存。
要知道,如今互聯網內容平臺已走向內卷,內容平臺們競爭壓力不斷。要想在競爭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優質的內容創作者必然是助平臺一臂之力的關鍵倚仗。
這一層,依靠內容起家的知乎自然深諳此點。
就看憑借這些產品的升級與進階,能否讓知乎向著更為優質的內容生態平臺邁進了。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閆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