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空經濟與產業發展大會首次提出“深空經濟”概念框架,同時系統梳理了深空經濟十大產業方向,并預計2040年全球深空經濟規模將達到萬億美元。
近日,首屆深空經濟與產業發展大會在合肥召開。會議首次提出“深空經濟”概念框架,同時系統梳理了深空經濟十大產業方向,并預計2040年全球深空經濟規模將達到萬億美元。
業內專家表示,國內外近年來廣泛開展月球、行星、小行星等系列深空探測活動,帶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取得長足的進步。深空已經成為引領科學技術發展的制高點。
積極探索深空經濟新業態
深空經濟興起并服務于深空探測活動,是支撐深空探測所需的技術研發、產品制造、設施建造、科學探索、資源開發、運營支持及應用服務所形成的新興經濟業態,具有前沿性、稀有性、探索性和多元性等新特征。
可以說,深空經濟是太空經濟的延伸和擴展,其顯著特點是對地外天體資源的開發利用。
此次大會向全球伙伴發出合作倡議,在地面聯合監測、聯合研制與載荷搭載,數據與成果共享等方面開展積極合作,建設小行星防御體系,發展深空經濟,保護地球家園。
目前,我國正在小行星探測防御領域進行積極探索。會上,我國科學家從監測預警、在軌處置、體系應對等方面,提出了建設相對完善的近地小行星探測防御體系構想。據介紹,我國將在不久的將來,實施小行星動能撞擊驗證任務,通過觀測、撞擊及聯合監測評估防御效果。
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美元
近年來,深空探測活動愈發活躍,由原來的認知探測轉變為認知探測和資源利用并重的階段。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商業航天公司加入到深空探測的行列,加速形成深空經濟的雛形。
市場咨詢機構預計,2040年全球深空經濟規模將達到萬億美元。其核心在于通過技術突破和資源開發,推動航天產業升級并培育新質生產力。中國正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結合,加速布局這一戰略新興領域。
業內專家表示,當前我國的深空探測正從技術突破、科學探索邁向經濟賦能、產業驅動的發展新階段。深空經濟有望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也是驅動航天產業升級、培育創新動能、重塑空間格局的重要力量。
在具體方向上,我國深空探測將瞄準深空資源開發、深空互聯網、深空能源、深空生物、深空運輸、深空智能、深空建造、深空旅游、深空安全、深空文化等十大方向。
商業航天迎發展契機,國內企業爭相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商業航天的快速發展,為深空經濟產業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財通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目前我國商業航天產業仍處于快速擴張的建設初期,衛星平臺及載荷制造、火箭發射環節有待突破,產能具有稀缺性。隨著國內可回收火箭迎來密集首發,重要低軌衛星互聯網組網加速,產業多個環節有望迎來積極變化。
中國衛星(600118.SH)具有天地一體化設計、研制、集成和運營服務能力,圍繞宇航制造和衛星應用主責主業,聚焦衛星通導遙一體化產業發展,有序推進各項科研生產任務。2025年上半年,中國衛星成功發射遙感四十號02組衛星、實踐二十六號、張衡一號02星等5顆小衛星。
中國衛通(601698.SH)擁有完備的通信廣播衛星、頻率軌道和地面站網資源體系,是我國擁有自主可控通信廣播衛星資源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公司運營管理18顆商用通信廣播衛星,成功發射中星10R、中星9C衛星,建成我國首張完整覆蓋國土全境及“一帶一路”重點區域的高軌Ka高通量衛星互聯網,“海星通”全球網服務覆蓋范圍超過全球95%的海上航線。
除上述公司外,中科星圖(688568.SH)、上海滬工(603131.SH)等公司也在積極參與深空探測相關活動,未來有望從中受益。
從盤面表現看,9月8日,商業航天概念開盤活躍。截至中午收盤,順灝股份(002565.SZ)漲停,創遠信科(831961.BJ)漲7.13%,上海滬工漲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