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港股市場今日迎來科技板塊爆發性行情,阿里巴巴-W(09988.HK)盤中一度飆升18.84%,最終收漲17.29%,報20港元,創下近兩年單日最大漲幅。此次股價異動源于公司最新財報超預期,疊加AI戰略深化與云業務高增長的雙重利好,引發機構與投資者集體看好。
阿里巴巴集團于8月30日盤后發布的202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總營收達2476.52億元,同比增長2%;凈利潤423.82億元,同比激增76%。其中,云智能集團收入333.98億元,同比增長26%,AI相關收入在云業務外部商業化收入中占比顯著提升,連續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
AI戰略投入成為關鍵引擎。財報披露,過去四個季度,阿里巴巴在AI基礎設施及產品研發上的累計投入已超1000億元,僅2025年第二季度單季AI+云領域資本支出(Capex)即達386億元,同比增長220%。
阿里巴巴的強勁表現直接帶動港股科技板塊全面上揚。恒生科技指數早盤漲幅一度突破2.4%,最終收漲1.77%。重倉阿里巴巴的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盤中漲超3%,中概互聯ETF(159605)漲近3%,其第一大權重股阿里巴巴占比達14.14%。
國際投行集體唱多。摩根士丹利將阿里巴巴美股目標價從150美元上調至165美元,并預測阿里云未來季度增速將達30%,利潤率維持高個位數;摩根大通更將目標價從140美元大幅上調至170美元,稱其“AI消費電子產品與云服務形成協同效應,估值修復空間巨大”。
即時零售重構本地生活版圖
在即時零售賽道激戰正酣的背景下,阿里巴巴集團憑借“淘寶閃購”與餓了么的深度整合,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
202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即時零售業務收入達147.84億元,同比增長12%,日均訂單峰值突破1.2億單,帶動中國電商集團營收重回雙位數增長。這場以“分鐘級履約”為核心的戰役,正推動阿里巴巴向本地生活領域發起全面沖鋒。
2025年8月,阿里巴巴完成業務架構重大調整,將淘寶天貓、餓了么、飛豬整合為“中國電商集團”,明確將即時零售作為核心戰略方向。此次調整不僅將餓了么與淘寶閃購合并統計,更通過“88VIP會員體系”打通電商、外賣、酒旅等場景,形成“電商+本地生活”的超級生態。
2025年二季度,中國電商集團營收達1400.7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即時零售貢獻超10%。淘寶閃購上線后,手淘DAU(日活躍用戶)增長20%,廣告收入與用戶留存率雙提升。餓了么日均活躍騎手突破200萬人,較4月增長3倍,覆蓋全國超2000個縣區。
淘寶閃購周均日訂單量達8000萬單,帶動月度交易買家數突破3億。高客單價訂單(如正餐、3C數碼)占比提升,用戶平均客單價從50元增至120元以上。美團閃電倉、京東秒送等競品雖緊追不舍,但阿里憑借生態協同實現后來居上。
當前,即時零售市場形成“阿里、美團、京東”三軍對壘之勢,但戰略路徑截然不同。美團依托130萬騎手與“零售+科技”戰略,深耕餐飲外賣,拓展至3C、生鮮等高利潤品類,2025年非餐飲日單量突破2000萬單。京東以“自營秒送”保障品質,通過七鮮美食Mall、京喜社群裂變覆蓋下沉市場,3C配送時效壓縮至28分鐘。阿里打通淘寶天貓品牌資源與餓了么近場運力,形成“電商低價+即時配送”的閉環,88VIP會員數超5300萬。
即時零售市場2030年有望突破2萬億元,但競爭格局將保持動態平衡。有行業人士指出:“中國市場足夠大,阿里、美團、京東最終會通過差異化定位找到各自空間,但這場戰爭的核心是‘高頻場景+供應鏈深度+數據驅動’的閉環能力?!?/p>
從“囤貨經濟”到“即時滿足”,從“計劃性消費”到“碎片化場景”,阿里巴巴的崛起標志著零售業進入“分鐘級履約”時代。當美團的閃電倉深入社區末梢,京東的自營秒送保障品質如一,阿里的生態協同激活百萬品牌,一個以“即時性”為底層操作系統的商業新生態正在形成。
AI戰略布局三年投入超3800億
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重塑全球商業格局的當下,阿里巴巴集團憑借其“AI+云”戰略的前瞻性布局與千億級投入,正從電商巨頭轉型為全球領先的AI基礎設施服務商。
根據2026財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在AI基礎設施及產品研發上的資本支出達386億元,過去四個季度累計投入超1000億元,AI相關收入連續八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成為驅動集團增長的核心引擎。
2025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未來三年投入超3800億元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這一數字超過其過去十年在相關領域的總投資。集團CEO在財報電話會上明確表示AI爆發遠超預期,國內科技產業潛力巨大。阿里巴巴將不遺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建設,助推全行業生態發展。
這一戰略決策背后,是阿里巴巴對技術趨勢的深刻洞察。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長26%,創三年新高,其中AI相關收入占外部商業化收入的比例已超20%。全球權威機構IDC報告指出,阿里云在中國AI基礎設施(AI IaaS)市場份額達23%,位居榜首,甚至超過第二名與第三名之和。
淘天集團推出的AI驅動廣告工具“全站推廣”在商家中滲透率持續提升,通過智能出價與流量匹配,幫助商家ROI提升30%以上。2025年6月,淘寶上線百億參數大模型RecGPT,“猜你喜歡”推薦精準度顯著提高,用戶加購次數和停留時長均提升超5%。
本地生活方面,餓了么與高德地圖全面AI化,推出基于地圖的AI原生應用,實現“15分鐘達”與“順路自提”等創新服務。2025年第二季度,即時零售業務日均訂單峰值突破1.2億單,月度交易用戶達3億人。
此外,阿里云啟動“全球云計算一張網”戰略,覆蓋29個地域、90個可用區,為Vidu、LiblibAI等中國AI應用出海提供技術支撐。例如,視頻生成應用Vidu依托阿里云全球網絡,用戶量環比增長300%,覆蓋200余個國家與地區。
阿里巴巴通過開源生態構建技術影響力,同時以商業場景反哺技術迭代。通義千問系列模型全面開源,吸引全球開發者參與創新。東京Abeja公司選擇Qwen替代歐美產品,證明其國際認可度。釘釘、夸克等To C應用成為AI技術落地的重要載體。新夸克APP集成“AI超級框”,整合對話、深度搜索等功能,用戶規模突破1億;釘釘推出Agentic編程平臺Qoder,大幅提升軟件開發效率。
目前,阿里巴巴的AI戰略已顯現出清晰的增長路徑。機構分析指出,其三大優勢——全球領先的云服務、自研大模型、豐富的To C場景——構成獨特的競爭壁壘。隨著3800億元投入的逐步落地,阿里巴巴有望在AI時代重塑零售、物流、金融等行業的底層邏輯,為全球用戶提供“即時智能”的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