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A股市場以震蕩走勢完成8月收官,三大指數集體創下階段性新高。滬指站上3800點,創近10年新高,月漲幅近8%;深證成指累計漲超15%,創業板指飆升24%,科創50指數大漲28%,北證50指數漲超10%。全月超4000只個股收漲,14只非次新、非ST股漲幅超100%,市場呈現“指數穩、結構活”的鮮明特征。
今日盤中,創業板指在寧德時代等權重股帶動下一度大漲近4%,盡管隨后震蕩回落,但全月24%的漲幅仍領跑市場。寧德時代憑借33.33%的半年報凈利潤增速,股價單日漲超10%,帶動鋰電池板塊掀起漲停潮。杭可科技、德瑞鋰電、中科電氣等20余只個股漲停,國軒高科、璞泰來等實現10%漲停。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超50%,疊加“金九銀十”銷售旺季預期,行業景氣度攀升;固態電池量產進程明確,2026年試產、2027年量產的規劃提振市場信心;“反內卷”政策遏制鋰資源領域無序競爭,推動技術升級與差異化創新。
8月A股成交額與兩融余額雙雙突破2萬億元,創2015年杠桿牛市后新高。機構力量成為主導,新增開戶數持續攀升至歷史高位,主動權益公募基金平均業績跑贏滬深300指數,電子、醫藥、電力設備等板塊獲超配。
北向資金本月累計凈流入185億元,重點布局科技、制造與消費板塊。半導體、智能制造行業日均成交額同比增5%,消費類板塊(食品飲料、醫藥、家電)成交環比小幅上升,顯示資金對核心資產的長期信心。
8月A股市場以指數創新高、個股結構性分化完成收官,彰顯出我國資本市場在深化改革與產業升級背景下的韌性。隨著“反內卷”政策持續發力、機構資金主導地位鞏固,市場有望延續“科技+資源”雙輪驅動格局,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配置機遇。
科創50月內飆漲28%領跑A股
今日,A股市場以震蕩分化完成8月收官,但科創50指數以28%的月漲幅獨占鰲頭,遠超同期滬指(8%)、深證成指(15%)和創業板指(24%),成為市場結構性行情的“領航者”。全月科創板個股漲幅中位數達35%,寒武紀、中芯國際等科技龍頭股價翻倍,硬科技賽道以“高成長、強韌性”特征,重新定義資本市場核心資產邏輯。
8月科創50指數累計上漲28%,不僅刷新單月漲幅紀錄,更突破1500點關口,創下指數發布以來的歷史新高。其強勢表現背后,是半導體與人工智能(AI)兩大硬科技賽道的全面爆發。
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晶圓代工企業訂單激增,受益于美國對進口芯片加征100%關稅倒逼國產替代加速,以及國內新能源汽車、AI算力需求爆發。中芯國際8月股價大漲120%,市值突破萬億,成為科創板首只“萬億科技股”。
寒武紀憑借思元系列AI芯片量產,股價單月飆漲210%,取代貴州茅臺成為A股“股王”。其市盈率雖超300倍,但機構仍看好其在全球AI競賽中的卡位優勢。此外,海光信息、龍芯中科等芯片設計企業月漲幅均超50%。
8月中旬,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明確支持科創板企業并購重組、再融資,并優化股權激勵制度。這一“科創板2.0”政策禮包,進一步點燃資金對硬科技板塊的配置熱情。
科創50的爆發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我國產業升級與全球科技競爭的縮影。國對華芯片出口管制持續升級,倒逼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加速突破。科創板企業已覆蓋光刻機、EDA軟件、先進封裝等“卡脖子”環節,成為自主可控的核心載體。
全球人工智能競賽進入“算力軍備賽”階段,科創板企業憑借在AI芯片、服務器、算法等領域的先發優勢,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表示:“AI算力需求每3-4個月翻倍,這為國產芯片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政策與資本雙重賦能:科創板設立五年來,已匯聚600余家硬科技企業,總市值超8萬億元。其“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優先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等制度創新,為科技企業提供了跨越式發展的資本平臺。
科創50的獨占鰲頭,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硬科技已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隨著全球科技競爭白熱化,科創板有望誕生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芯”“中國腦”,為投資者分享時代紅利提供歷史性機遇。
A股半年度整體業績亮眼
隨著2025年半年報披露進入尾聲,A股市場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已有3969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報,其中2381家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達60%,凈利潤總額突破2.8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在已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的公司達2381家,占比60%;增幅超過100%的公司有210家,超過500%的有66家,甚至出現凈利潤同比暴增超20倍的極端案例。
極米科技車載投影業務放量,凈利潤同比增2062.34%。公司多款車型搭載的車內后排投影產品交付,推動業績爆發。萬辰集團量販零食業務高速擴張,凈利潤同比增50358.8%,以8.7億元凈利潤成為“增長王”。牧原股份生豬養殖成本下降,凈利潤107.9億元,同比增952.92%,展現農業龍頭的韌性。
從凈利潤規模看,中國移動、貴州茅臺、寧德時代、中國電信、中國石化等公司位列前五,其中中國移動以842億元凈利潤居首,彰顯藍籌股的穩定價值。
行業分化顯著,硬科技領漲,消費復蘇助力。半導體行業盡管面臨高研發投入壓力,但受益于國產替代加速和AI算力需求激增,部分企業業績逆勢增長。寒武紀AI芯片量產,股價逼近貴州茅臺,市值突破5000億元,成為科創板“新王”。中微公司:凈利潤同比增48%,第二季度環比增120%,刻蝕設備訂單飽滿。
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黃金價格攀升,推動相關公司業績大增。紫金礦業凈利潤232.92億元,同比增54.41%,銅、金產量創新高。山東黃金凈利潤28.08億元,同比增102.98%,受益于金價上漲與資源整合。
大消費類股票在市場波動中展現韌性,農林牧漁行業則因成本下降與需求回暖,業績顯著改善。牧原股份生豬養殖成本降至12.1元/kg,凈利潤同比增952.92%。貴州茅臺營業收入893.89億元,同比增9.1%,基酒產量穩中有升。
在已披露半年報的公司中,1624家上市公司營業總成本同比下降,占比超四成。鋼鐵行業包鋼股份通過優化采購與生產效率,降本8.2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39.99%。煤炭行業寶泰隆新材料通過循環經濟模式,顯著降低傳統業務成本。
2025年A股半年報以“六成公司凈利增長、頭部企業業績爆發、長期資金加速入場”為特征,展現了中國經濟在復雜環境下的韌性。隨著產業升級與資本市場的深度改革,A股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硬科技與消費藍籌的共舞,或將開啟新一輪長牛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