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在全球稀土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是稀土儲量、產量、出口量及產業鏈完整度均領先的國家。
8月25日,A股稀土概念早盤拉升,成分股中航泰達(836263)上漲28.27%,金力永磁(300748.SZ)、中鋼天源(002057.SZ)、領益智造(002600.SZ)、包鋼股份(600010.SH)實現漲停。
消息面上,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日前聯合公布《稀土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掇k法》明確,國家對稀土開采和稀土礦產品的冶煉分離實行總量調控管理;稀土生產企業應當在獲得的總量控制指標范圍內從事稀土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
中國稀土全球領先
稀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鑭系元素,共17種元素。這些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并不稀少,甚至比某些常見金屬如鉛、錫還要豐富,但由于它們通常以微量分散在其他礦物中,難以提取和分離,因此被稱為“稀土”。
稀土元素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使其在現代科技和工業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例如,釹鐵硼(NdFeB)永磁材料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永磁體,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硬盤驅動器等設備中。
中國在全球稀土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是稀土儲量、產量、出口量及產業鏈完整度均領先的國家。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中國稀土儲量約4400萬噸(稀土氧化物),占全球總儲量的40%~49%(不同統計口徑略有差異),是全球最大稀土儲量國;輕稀土(如鑭、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包頭、四川涼山;中重稀土(如鏑、鋱)集中于江西贛州、福建等地,占全球重稀土儲量的80%以上。
也因為產量的,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國,2024年稀土產品出口至64個國家和地區,2025年一季度出口量同比增長5.14%。美國70%的稀土進口自中國,關鍵元素如釔(93%)、釤、釓等高度依賴中國供應。
目前,隨著國內高端制造業需求增長,中國稀土精礦自用比例提升至約80%,但仍保持全球供應鏈核心地位。
政策發揮多重作用
稀土為中國創造力不可替代的價值,但由于其不可再生屬性,我國出臺的多項政策被限制開采。
此次《辦法》的施行就是為了避免稀土資源因過度開采導致快速枯竭,讓資源實現可持續開發,保障國家長期資源需求,同時也讓我國在全球稀土資源格局中占據主動,維護了國家資源安全。
此外,《辦法》在生態保護、規范行業秩序、穩定市場價格、促進產業升級、增強國際話語權等方面也起到積極作用。其中,由于我國稀土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導致市場供應不穩定,稀土價格波動較大?!掇k法》明確稀土生產企業需在總量控制指標范圍內生產,且生產企業由工信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確定,其他主體不得隨意開展相關活動。同時要求企業建立稀土產品流向記錄制度,并將信息錄入追溯系統 。這可以有效遏制非法開采、違規生產及走私等行為,讓稀土產品來源更規范,市場秩序得到有力維護。
《辦法》通過總量調控對稀土供給進行科學調節,能夠穩定市場預期,避免稀土價格出現大幅漲跌,有利于營造健康穩定的市場環境,促進稀土產業持續發展。
而總量調控指標的分配會綜合考量企業生產能力、技術水平、環保安全水平等因素。這會使得資源向技術領先、環保達標的優勢企業集中,倒逼技術落后、環保欠佳的企業加大技術研發與環保投入,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從而推動整個稀土產業朝著高端化、綠色化方向升級 。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辦法》的實施對相關企業的影響具有系統性和結構性,既帶來合規壓力和成本挑戰,也為頭部企業創造了資源整合與技術升級的戰略機遇,令行業集中度提升。
例如,北方稀土在2025年預計獲得輕稀土配額占比超70%,總量增至25.1萬噸REO(稀土氧化物),較2024年增長4.1%。其冶煉分離產能21萬噸/年,占全國輕稀土配額的65%,憑借白云鄂博礦的獨家開采權(儲量占國內 80%),形成“資源-冶煉-加工”全鏈條控制力。這種政策傾斜使其在全球輕稀土市場的定價權進一步強化,例如2025年6月鐠釹氧化物價格因配額管控上漲至42.5萬元/噸,北方稀土噸成本僅1.6萬元,毛利率較行業平均水平高12個百分點。
金力永磁與北方稀土、中國稀土集團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2025 年上半年從這兩家采購的金額占總采購額的70%,直接獲得政策傾斜的配額支持。例如,北方稀土2025年輕稀土配額占比超70%,其穩定供應使金力永磁避免了中小磁材企業因配額短缺導致的停產風險。同時,金力永磁通過“贛州+包頭”雙基地布局,實現輕、重稀土原料的區域化就近采購,物流成本降低約8%。
相關政策實施后,產能低于2000噸/年的稀土冶煉企業被淘汰,行業CR5(前五企業集中度)從50%提升至70%。包鋼股份憑借70%的輕稀土配額和尾礦資源優勢,承接了退出企業的客戶資源。2025年Q2,其從正海磁材、寧波韻升等競爭對手手中奪取15%的風電磁材訂單,稀土鋼市占率提升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