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股再次迎來價值重估的盛宴。
以騰訊為例,自財報發布以來,超過20位華爾街分析師上調了騰訊的目標價。這一輪樂觀情緒的升溫幅度,僅次于今年3月因DeepSeek相關消息引爆的市場熱情。至少有16家券商機構預測,騰訊股價將有望突破歷史最高點。其中,高盛將騰訊的目標價從658港元上調至701港元,同時將公司2025至2027年的收入和每股收益預測上調了1%—6%。
騰訊的強勁財報為港股科技股的價值重估再次打響前奏。在熱情的市場背景下,緊密跟蹤“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的產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代碼:159101),在8月18日起開始發行,投資目標緊密跟蹤“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備受投資者關注。
價值洼地中的“藍籌發動機”
有機構分析認為,近一段時間,港股科技板塊的表現平淡,是因為互聯網平臺公司的競爭加劇,對盈利的負面影響,表現在市場定價中。
但是近期,港股頭部科技公司的財報陸續披露,例如我們從騰訊的財報發現,騰訊的業績增長將主要由新游戲和AI(人工智能)共同驅動。其中,備受期待的新手游《Valorant Mobile》即將發布,同時,已被財報驗證有效的AI技術將作為核心競爭力,持續為各業務板塊提供長期增長動力。
總體來看,核心財務指標進一步驗證AI景氣度,疊加政策、估值和下一步流動性等利好因素,港股的科技龍頭板塊,有望開啟新一輪行情。聚焦于這些龍頭股票的基金產品,“港股通科技ETF基金”(代碼:159101),也應時而生。
全球估值洼地
從政策層面看,伴隨監管常態化、游戲版號恢復發放、美聯儲降息開啟、企業降本增效并開拓新的增長曲線這些利好出現,港股科技板塊收入增速修復并逐漸穩定在15%左右,利潤增速轉正并頻頻有超預期表現,基本面修復、市場情緒回暖有望驅動新一輪港股科技行情。
從估值層面來看,截至2025年8月12日,港股通科技市盈率、市銷率分別為24.41倍、2.92倍,處于指數上市以來27.27%、45.02%分位點,風險溢價為2.38,處于基日以來88.74%分位點,指數整體估值具備較高性價比。
橫向比較,港股科技股在全球科技資產中估值性價比明顯。DeepSeek反映出中國在AI競爭中處于全球第一梯隊,中國全球影響力的提升意味著中國科技資產全球增長空間的打開,理應享有更高估值,目前港股科技股估值大幅低于納斯達克、創業板指等主要科技指數,估值差距尚未充分反映成長空間。
招商證券認為,由于經濟周期處于底部、寬松政策支持、流動性充裕、低估值等因素的作用,看好港股長期行情。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科技核心資產的地位持續上升,其具備明顯的相對盈利優勢和極強的經營韌性,港股市場的科技核心資產,有望成為 “藍籌發動機”,帶動更多的核心資產實現重估。
資金狂涌搶籌
從資金層面來看,嗅覺敏銳的外資正持續掃貨以港股科技股為首的中國資產。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Laura Wang)團隊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在全球多頭基金連續兩個月凈買入中國股票之后,預計重返中國股市的趨勢將“更為強勁”。
報告顯示,今年7月份,多頭基金向中國股票市場注入了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4億元),較6月份的12億美元凈流入進一步加速。王瀅在報告中寫道:“中國股票市場的獲利修正幅度趨勢在全球主要市場排名第二,且估值較其他市場更低,大概率會繼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此外,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也為港股科技板塊帶來了資金面上的良好支持。8月15日,南向資金凈買入約358.76億港元,刷新歷史最高單日凈買入紀錄,全年累計凈流入達9389.21億港元,已遠超去年全年8078.69億港元。國泰海通證券發布研報稱,港股有望繼續延續牛市走勢,增量資金繼續流入和資產結構性優勢是兩大驅動因素。全年南向凈流入規模有望超過1.2萬億元。
流動性層面,港股科技股更大利好可能來自于美聯儲的降息動作。目前來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美聯儲大概率將在9月啟動降息。據 CME「美聯儲觀察」數據,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高達92.6%,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僅為7.4%。高盛交易和研究團隊還表示,市場低估了美聯儲9月份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分析認為,美聯儲降息將進一步改善港股的流動性,而恒生科技指數的彈性也將有望獲得提升。港股歷來都是全球流動性溢出的重要受益者。科技板塊,作為成長先鋒,更是流動性寬松的直接受益者。
一鍵鎖定大市值科技龍頭
科技行業涉及到產業鏈較為復雜,技術門檻較高,且細分板塊間的景氣度也會出現分化。因此,通過定投行業主題指數基金的方式進行投資布局,或許更適合大部分普通投資者。
長期收益領先的板塊
如果想要參與投資港股科技股板塊,侃見財經建議關注華夏基金旗下“港股通科技ETF基金”(代碼:159101)。該基金2025年8月18日起開始發行,投資目標緊密跟蹤“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這個指數反映納入港股通標的、且屬于科技領域優質龍頭公司的整體運行特征。港股通科技選取30只市值較大、研發投入較高且營收增速較好的科技龍頭公司證券作為樣本。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長期收益最為突出,2017年以來的年化收益為11.8%,累計收益達到159.9%,高于中證港股通科技,中長期及短期表現均大幅高于恒生科技和港股通互聯網等指數。
科技屬性純度更高的組合
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的前15大重倉股分別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團、比亞迪股份、美團、中芯國際、快手、百濟神州、理想汽車、貝殼、信達生物、京東健康、康方生物、小鵬汽車、藥明生物。可以看出,相比其他同類型指數,港股通科技指數的成分股囊括了更多的創新藥板塊配置,占比達13.16%,這個超配比例,也是今年以來港股通科技指數持續領先的重要原因。
華夏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為徐猛。據介紹,徐猛為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行政負責人,清華大學工學碩士。2006年2月加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數量分析師、數量投資部基金經理。現任華夏上證50ETF(境內首RETF)、恒生ETF、恒生互聯網ETF食品飲料ETF、游戲ETF等基金經理,擁有較為豐富的ETF產品管理經驗。值得一提的是,徐猛擁有22年的證券從業經驗,其中,公募基金管理經驗長達12年,在管公募基金規模超2500億元。相信他管理的系列旗艦產品都未來可期。
風險提示:文中觀點僅供參考。所提及成分股不作為推介,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購買前請認真閱讀 《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