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電影市場迎來暑期檔關鍵節點。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7月29日19時,2025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55億元,觀影人次超1.45億,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其中,歷史題材影片《南京照相館》以6.1億元累計票房領跑檔期,并打破多項紀錄,被預測有望沖擊32億元總票房,成為帶動市場升溫的“黑馬”。
今年暑期檔定檔影片數量超百部,類型涵蓋歷史、動作、國漫、喜劇、愛情等,有效滿足了觀眾的多元需求。燈塔專業版分析師指出,檔期內周票房大盤已連續四周突破6億元,并誕生了春節檔后首部票房破5億元的影片。
截至7月29日,檔期票房前五名的影片分別為:《南京照相館》:6.1億元(歷史題材,打破近三年暑期檔戰爭片累計票房紀錄);《侏羅紀世界:重生》:5.46億元(好萊塢動作冒險片);《長安的荔枝》:5.25億元(大鵬執導的古裝喜劇);《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動畫IP續作;《醬園弄·懸案》:懸疑題材影片。
其中,《南京照相館》表現尤為突出。該片由劉昊然、王傳君等主演,上映5天累計票房達5.77億元,超越《侏羅紀世界:重生》領跑暑期檔。根據貓眼專業版預測,其內地總票房或將達到32億元,成為近年來歷史題材影片的票房標桿。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暑期檔頭部影片競爭力突出,動畫基本盤穩固,為全年電影市場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國漫《聊齋:蘭若寺》與《羅小黑戰記2》口碑票房雙豐收,貓眼專業版預測其內地總票房分別超3億元和近5億元。此外,待映影片《浪浪山小妖怪》點映后收獲出色反饋,有望進一步推高動畫類型市場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暑期檔的積極表現與上半年市場復蘇形成良性互動。2025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達292.31億元,同比增長22.9%,恢復至2018、2019年市場峰值水平。其中,春節檔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以154.46億元單片票房躋身全球影史前五,國產電影占比高達91.2%,成為驅動市場復蘇的核心力量。
電影市場基礎設施的升級也為暑期檔熱度提供支撐。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營業影院數、銀幕數創歷史新高,CINITY、IMAX等特效廳票房同比大幅增長,國產LED電影屏技術因高亮度、細膩畫質廣受認可。技術革新正推動觀影邁向更沉浸式體驗,凸顯電影院獨特的放映優勢。
此外,暑期檔后半程仍有多部重磅影片定檔8月,包括歷史戰爭片《東極島》、犯罪動作片《捕風追影》、國漫IP《浪浪山小妖怪》等,有望延續市場熱度。專家表示,隨著優質影片持續供給和觀影環境優化,暑期檔票房有望實現超預期增長,為全年電影市場注入強勁動力。
華創證券分析指出,暑期檔作為全年最重要的檔期之一,持續時間長、票房占比高,對全年大盤影響顯著。隨著重點影片陸續上線,電影票房市場有所轉暖,建議關注出品/發行方及院線、票務公司的業績彈性。
《南京照相館》票房狂飆引爆資本市場
截至7月30日12時,由申奧執導、劉昊然、王傳君領銜主演的《南京照相館》累計票房突破6.8億元,以日均超1.3億元的增速領跑暑期檔,更帶動影視股在資本市場掀起漲停風暴。幸福藍海、中國電影、萬達電影等多家出品方股價集體飆升,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全面復蘇的信號愈發強烈。
《南京照相館》自7月25日公映以來,以“小人物守護文明希望”的敘事視角,將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罪證影像轉化為震撼人心的銀幕故事。影片豆瓣評分8.3分,貓眼購票評分9.6分,成為2025年國產院線新片最高分。燈塔研究院數據顯示,其25歲以下觀眾占比達42%,成功撬動年輕群體觀影熱情。
該片票房走勢堪稱“現象級”:首日票房1.57億元登頂單日冠軍,次日票房逆跌至1.8億元,第三日突破2.3億元。截至7月30日,累計票房達6.8億元,貓眼平臺預測其總票房將突破32.46億元,有望躋身中國影史票房前十。影片的爆發力直接推高暑期檔大盤——7月26日單日票房達2.94億元,創近三年暑期檔工作日票房新高;7月29日15時,暑期檔總票房(含預售)突破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8%。
《南京照相館》的票房奇跡迅速傳導至資本市場。作為主要出品方,幸福藍海(300528.SZ)股價近4個交易日收獲3個20%漲停,月內累計漲幅達102.5%,市值突破80億元。公司公告顯示,截至7月27日24時,該片累計票房已超4.12億元,超過其2024年全年營業收入的50%。
中國電影(600977.SH)同樣受益,7月28日漲停后,7月30日股價再創年內新高。萬達電影(002739.SZ)因參與出品《南京照相館》《長安的荔枝》等多部爆款,上半年凈利潤預增340.96%-393.87%,機構預測其全年業績增幅達219.65%。橫店影視(603103.SH)全資子公司橫店影業作為聯合出品方,推動公司股價7月累計上漲超35%。
“市場對優質內容的渴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南京照相館》的爆發,標志著現實主義題材與工業化制作的結合能同時激活增量與存量市場。”華創證券分析師指出,暑期檔頭部影片的票房溢出效應將顯著提升院線公司非票收入,萬達電影賣品毛利率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即是有力印證。
《南京照相館》的火爆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暑期檔呈現“頭部引領、多元共榮”格局;動畫電影:《羅小黑戰記2》單日票房逆襲《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彰顯國漫崛起勢頭;現實題材:《長安的荔枝》憑借9.7億元票房緊隨其后,豆瓣評分8.1分;好萊塢大片:《侏羅紀世界:重生》以12.8億元位居第二,其IMAX版本票房占比達35%。
市場回暖直接帶動影院投資熱潮。企查查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國內新增注冊影院583家,同比增長15.22%;三四線城市新建影院占比達70%,為中小成本影片提供新市場空間。國家電影局最新政策亦明確,將加大對現實題材、科技賦能類影片的扶持力度,推動電影工業體系升級。
隨著《浪浪山小妖怪》《東極島》等20余部新片定檔8月,暑期檔票房有望沖擊80億元量級。華源證券預測,若下半年保持當前熱度,全年票房或突破600億元大關,重回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寶座。
《南京照相館》的成功證明,深耕本土敘事、引發情感共振的影片,正全面取代好萊塢IP,成為領跑市場的核心力量。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人士強調,市場復蘇需建立“大中小影片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而國家電影局推動的“影院下鄉”計劃與技術創新補貼,將為行業注入長期動能。
我國電影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5年暑期檔過半,中國電影市場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截至7月29日,檔期總票房突破55億元,觀影人次超1.45億,其中國產影片以《南京照相館》《長安的荔枝》等作品領跑,票房占比達91.2%。
這一數據不僅遠超2024年同期水平,更標志著中國電影行業在經歷疫情沖擊后,正通過政策扶持、內容創新與技術升級實現全面復蘇。
2023年以來,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政策為電影行業注入強心劑。2023年12月,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合作區與澳門共同舉辦電影節等國際大型活動,并支持設立國際藝術學院。
與此同時,稅收優惠與資金扶持政策持續落地:2023年10月,三部門延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對電影制片廠、影劇院等單位免征五年企業所得稅;2025年,國家電影局聯合多部門推出“中國電影消費年”“光影綻放中國行”等活動,通過觀影優惠補貼、電影主題旅游線路等形式,直接拉動暑期檔觀影需求。
政策紅利下,影院基礎設施加速升級。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營業影院數、銀幕數創歷史新高,CINITY、IMAX等特效廳票房同比大幅增長,國產LED電影屏技術更憑借高亮度與細膩畫質成為市場新寵。技術革新不僅提升了觀影體驗,更推動單座收益顯著提升——以《銀河紀元2》為例,其4D版本票房占比達25%,動態座椅與環境特效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星際戰爭。
2025年暑期檔的爆發,核心驅動力來自優質內容的供給。截至7月29日,檔期票房前五名中,國產影片占據四席:《南京照相館》以6.1億元領跑,《長安的荔枝》《醬園弄·懸案》緊隨其后。這些作品突破傳統敘事框架,實現類型融合與創新。
市場回暖直接帶動資本對電影行業的關注。《南京照相館》背后的9家出品方中,中國電影、幸福藍海、萬達電影等4家上市公司憑借該片的市場表現獲得資本青睞。7月28日,幸福藍海與中國電影股價雙雙漲停,反映出資本市場對頭部影視企業的信心。
重點企業通過全產業鏈布局鞏固行業地位:橫店影業、萬達電影依托內容制作、院線發行及衍生開發資源,形成協同效應;貓眼娛樂通過數據分析與精準營銷,助力《長安的荔枝》《醬園弄·懸案》等影片實現口碑與票房雙贏。此外,三四線城市票房占比提升至42%,“流動放映車+社區影院”模式有效填補市場空白,推動電影消費向基層滲透。
技術升級成為本輪復蘇的關鍵推手。全國超80%的影院完成IMAX、CINITY等高端影廳改造,其中《銀河紀元2》的4D版本通過動態座椅與環境特效,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星際戰爭,該版本票房占比達總票房的25%。與此同時,虛擬制片技術的普及大幅縮短制作周期,多部影片實現“當年開機、當年上映”,有效填補市場空白。
在宣發領域,短視頻平臺成為主要營銷陣地。《逆流人生》通過“職場女性真實故事”系列短視頻引發全網討論,相關話題播放量超50億次;線下方面,片方與商場、景區聯動推出“電影+消費”套餐,帶動周邊產業收入增長。
2025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達292.31億元,同比增長22.9%,已恢復至2018、2019年市場峰值水平。民生證券分析指出,隨著8月《浪浪山小妖怪》《東極島》等20余部新片定檔,以及中秋、國慶檔期臨近,暑期檔票房有望沖擊80億元量級,全年票房或突破600億元大關,重回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寶座。
行業分析師強調,未來需通過分線發行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衍生品開發延長IP生命周期,同時利用短視頻平臺構建“內容-社交-消費”閉環,推動行業從“爆款驅動”向“長效增長”轉型。當政策紅利、內容創新與技術賦能形成合力,中國電影市場正以更成熟的姿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從銀幕到資本市場,從一線城市到基層社區,2025年中國電影行業的復蘇是一場由政策、內容與技術共同驅動的產業變革。當歷史題材與現代技術交融,當產業資本與創作人才形成合力,一個更包容、更具韌性的電影市場正在崛起。這場復蘇不僅為全球電影產業注入信心,更標志著中國電影工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關鍵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