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板塊已經走出低谷,板塊個股估值迎來了大規模的修復行情。
6月2日,港股數字健康醫療服務平臺公司健康之路,暴漲47%,市值突破400億港元,達442.8億港元。
作為最有前景的賽道之一,大健康產業中的互聯網醫療板塊,此前曾經歷過一段殘酷的擠泡沫階段。
不管是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還是藥師幫,其在慘烈的估值殺下,最高跌幅達超80%的比比皆是。不僅如此,互聯網醫藥龍頭企業至今距離巔峰仍有很長的距離。
作為互聯網醫藥板塊的“幸運兒”,健康之路等來了一個好時候。
眾所周知,健康之路起始于2001年成立的“醫護網”,最初以服務C端用戶為主,是中國首批提供線上預約服務的平臺之一,業務方向包括醫療代理服務、陪診服務、體檢、醫療咨詢及手術預約安排等互聯網醫療服務。
2014年,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在此之前,健康之路一直以C端為主,但是這些用戶并未給企業業績帶來很大突破;2015年,健康之路啟動B端業務,進軍數字健康企業服務市場,開始為企業及機構提供IT解決方案及數字營銷方案。
B端業務的轉型和推進,為健康之路帶來了很大的業績增量,也為其帶來了更大的可能性。由此,健康之路獲得了頭部互聯網企業百度的青睞,A輪融資時,百度就向健康之路投了6000萬美元。
百度作為其第二大股東,也給予了健康之路很大的支持,雙方合作方式主要是健康之路為百度提供醫學科普內容,并展示在其搜索結果頁面上。健康之路借此不僅收獲了百度的業績貢獻,同時也得到了巨大流量加持。
從營收來看,百度曾在之前和健康之路來往密切,2020年至2021年,來自百度的業務為健康之路貢獻的收入分別為0.36億元、0.51億元,占其當時總營收的19.4%以及11.7%,后來這一比例逐漸有所下降。
京東健康前CEO辛利軍曾表示,“在中國做互聯網醫療的公司,那些不賣貨的都虧錢。”
健康之路,也不例外。
盡管其營收規模已經相當可觀,但是盈利問題則一直困擾著健康之路。
2023年,健康之路營收暴漲至12.44億元(2022年為5.69億元),營收大規模增長,其虧損也進一步加劇,虧損達到了3.1億元。
在這種背景下,早點上市就能早一些解決健康之路的生存難題,畢竟截至2023年末,健康之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期末余額僅有1.69億元。
2024年12月30日,健康之路如愿在香港上市,不得不說健康之路的上市節點選擇得非常之好,恰逢港股市場回暖,互聯網醫療板塊估值重構。
上市之后,健康之路一路上漲,其市值增長超過了600%,市值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40億元。反觀其業績,則一言難盡。
根據此前健康之路披露的2024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健康之路實現營收12.01億元,同比下降3.51%,歸屬母公司凈虧損2.68億元,虧損同比減少13.42%。
業績的下滑,讓健康之路的估值不再性感,瘋狂的泡沫讓健康之路市凈率高達180倍,夸張的是,其市銷率也高達34倍。
從營收結構來看,截至2024年末,健康之路的企業解決方案及數字營銷解決方案營收為9.51億元,占其總營收的79.19%;數字健康醫療服務營收為2.50億,占其總營收的20.79%。從整體增速而言,其高增長時代已經階段性結束。
侃見財經認為,盡管AI作為未來的主流,對企業發展作用明顯,但對于企業業績目前尚不能起到大規模的提升作用;況且健康之路的營收增長困境已經非常明顯,其十多億的營收實則難以撐起超400億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