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貴州中毅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中毅達,股票代碼:600610)開盤即觸及跌停板,收盤報14.21元,跌幅達10.01%,主力資金凈流出6888.13萬元。這是繼前一日股價上演“天地板”行情后,市場資金對高位股的進一步拋售。
自2025年3月10日至5月20日,中毅達股價從3.59元飆升至16.64元,期間多次觸發漲停,市凈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然而,公司基本面卻難以支撐這一估值: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408.39萬元,2025年一季度雖扭虧為盈,但凈利潤僅1376.1萬元。公司多次在公告中強調“股價嚴重脫離基本面”,并累計發布16次風險提示,但市場炒作熱情不減。
5月21日,公司股價盤中創下18.30元的兩年新高后急速跳水,振幅超15%,最終收跌5.11%。22日開盤直接跌停,主力資金加速出逃,近5個交易日中2日跌幅超5%,前10個交易日主力資金累計凈流出11.03億元。
中毅達在5月21日的公告中明確表示,如后續股票交易進一步出現重大異常,將依規申請停牌核查。公司工作人員透露,對“重大異常”的判斷并無具體量化標準,而是根據市場情況綜合研判。當前股價已嚴重脫離基本面,且龍虎榜數據顯示,中國銀河證券沈陽大北關街營業部、中國國際金融上海分公司等游資席位頻繁現身,買賣金額均超億元,加劇了市場波動。
三個月暴漲312%成“大妖股”
中毅達股價自3月10日以來累計漲幅達312.9%,市值從43.16億元飆升至152.23億元,成為A股市場備受矚目的“大妖股”。然而,公司基本面與股價表現的嚴重背離,引發市場對其炒作風險的廣泛質疑。
據了解,中毅達股價暴漲的直接導火索是其核心產品雙季戊四醇的價格暴漲。自2024年10月以來,雙季戊四醇價格從每噸2.5萬元飆升至2025年5月的8萬元,漲幅達300%,部分高端型號價格突破10萬元/噸。
作為國內第二大季戊四醇生產商,中毅達擁有4.3萬噸年產能,直接受益于產品漲價。2025年一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扭虧為盈至1376.1萬元,主要得益于季戊四醇系列產品售價大幅上漲。
然而,公司工作人員坦言,雙季戊四醇占公司業務比例較小,不足以支撐當前股價。數據顯示,季戊四醇系列產品2024年營收占比約50%,但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仍較弱,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408.39萬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2%。
此外,中毅達股價的暴漲背后,游資炒作痕跡明顯。龍虎榜數據顯示,中國銀河證券沈陽大北關街營業部、中國國際金融上海分公司等游資席位頻繁現身,買賣金額均超億元。例如,5月9日,沈陽大北關街營業部凈買入2216.8萬元,隨后在5月15日大舉出貨2.27億元,成為股價波動的重要推手。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游資利用雙季戊四醇漲價題材進行短線炒作,疊加市場對國企改革、新能源轉型等概念的預期,進一步推高了股價。然而,公司基本面并未發生重大變化,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408.39萬元,2025年一季度雖扭虧為盈,但凈利潤僅1376.1萬元,動態市盈率高達1679.9倍,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面對股價的非理性上漲,中毅達自3月以來累計發布16次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或風險提示公告,反復強調“股價嚴重脫離基本面”“存在市場情緒過熱情形及較高的炒作風險”。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對于“重大異常”的判斷并無具體量化標準,而是根據市場情況綜合研判。
盡管如此,市場資金仍持續涌入,推動股價一路飆升。5月21日,公司股價盤中上演“天地板”行情,振幅接近20%,最終收跌5.11%。5月22日,股價直接跌停,主力資金凈流出6888.13萬元,近5個交易日中2日跌幅超5%,前10個交易日主力資金累計凈流出11.03億元。
中毅達的財務狀況同樣不容樂觀。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商譽賬面價值為1.6億元,而凈資產值僅為8100.76萬元,商譽賬面價值高于凈資產值。如果未來行業經營情況惡化,公司可能繼續計提商譽減值,進一步拖累業績。此外,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92%,遠超行業平均水平,財務風險顯著。
中毅達在5月21日的公告中明確表示,如后續股票交易進一步出現重大異常,將依規申請停牌核查。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監管層對異常交易的關注度提升,中毅達停牌核查的可能性較大。
中毅達的股價暴漲,反映了市場對短期題材的過度追逐,但基本面與股價的嚴重背離,意味著估值回歸風險極高。公司工作人員坦言,當前股價已嚴重脫離基本面,市場存在炒作情況。投資者需理性看待股價波動,避免盲目跟風炒作。截至5月22日收盤,中毅達股價報14.21元,跌幅達10.01%。這場由游資主導的“妖股”行情,面臨市場與監管的雙重考驗。
紡織巨頭到“妖股”的資本煉金術
中毅達以三個月暴漲312%成為市場焦點,然而這家市值曾突破150億元的化工企業,其發展歷程堪稱中國資本市場轉型浪潮的縮影——從百年紡織帝國到瀕臨退市,再到信達證券接管后的“化工逆襲”,其命運始終與資本運作、行業周期和政策紅利深度綁定。
中毅達的前身可追溯至1920年成立的“中國紡織機械廠”,在計劃經濟時代,其產品壟斷國內紡織機械市場,遠銷30余國,被譽為“紡織界的茅臺”。然而,隨著紡織行業衰落,公司自1990年代起陷入持續虧損,多次轉型園林綠化、貿易等業務均告失敗。2014年,因連續三年虧損,公司被暫停上市,淪為A股著名的“殼資源”。
2015年,中毅達借殼恢復上市,卻淪為資本玩家的“提款機”。控股股東大申集團通過多層股權架構控股后展開激進并購,但標的公司頻繁暴雷,股價暴跌至1.02元的歷史低位。2017年、2018年,公司連續巨虧11.29億元和4.98億元,資產負債率飆升至90%以上,瀕臨退市邊緣。
2019年,信達證券通過資管計劃接手中毅達控股股東地位,開啟“救贖”之路。信達證券首先注入赤峰瑞陽化工資產,推動公司轉型精細化工領域,主營季戊四醇、酒精等產品,產能達4.3萬噸/年,位居國內第二。2019年至2021年,公司實現扭虧,凈利潤分別為0.26億元、0.46億元、0.42億元。
2021年,中毅達啟動百億級重組計劃,擬收購甕福集團100%股權,意圖轉型磷化工龍頭。然而,因標的資產獨立性存疑(與貴州省國資委旗下磷化集團存在業務重疊),重組歷經證監會多次問詢后,于2024年2月宣告終止。盡管重組失敗,但中毅達借此契機將總部遷至貴州,切入磷礦資源豐富的黔南州,并投產10萬噸電池級磷酸鐵項目,進入寧德時代供應鏈。
2025年3月,中毅達股價在10個交易日內累計漲幅達189.33%,14天內錄得8個漲停板。其直接催化劑是核心產品雙季戊四醇價格暴漲——從2024年10月的2萬元/噸飆升至2025年5月的8萬元/噸,漲幅達300%。作為國內第二大季戊四醇生產商,中毅達直接受益。2025年一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扭虧為盈至1376.1萬元,主要得益于產品漲價。
中毅達的“妖股”光環下,風險正悄然積聚。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資產負債率仍高達91.73%,商譽賬面價值1.6億元,而凈資產值僅8100.76萬元。若未來行業經營情況惡化,商譽減值可能進一步拖累業績。此外,磷化工行業受環保政策影響巨大,湖北宜化因長江經濟帶環保政策搬遷,導致季戊四醇供應短缺,既是機遇也是風險。
中毅達的三十三年歷程,折射出A股部分企業依賴資本運作而非實體經營的困境。從園林工程到化工,再到試圖借殼磷化工,其轉型始終伴隨高風險投機。盡管短期股價受市場情緒驅動,但長期發展仍需解決盈利能力薄弱、業務結構單一及債務高企等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