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計算市場開啟價格戰?
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不曾想,2024年貓狗的第一戰,居然打響在云計算市場。
3月27日,阿里云在官微宣布,羅永浩將于3月31日晚七點在淘寶直播間賣“云”,即阿里云產品,云服務器、云存儲和企業網盤;四天后,淘寶交個朋友直播間的阿里云產品如期開售,上架8款產品中包含2款云服務器ECS、對象存儲OSS和阿里云盤企業版CDE等四項重點推薦。
而在交個朋友帶貨阿里云產品的同一時段,京東云也在密切關注著羅永浩直播間的一舉一動:
同樣在3月31日晚間,京東云直播間打出“10億比價金,交個真朋友”的紅字標語,不設定產品價格,而是對羅永浩直播間給出的價格實時比價:
“京東云直播間將與老羅直播間的指定產品進行實時的比價,價格實時調整,只要對方開價,京東云就做直接比價,降價幅度至少10%”。從檔期到產品,都擺上臺面直接競爭。
指名道姓,對家也看在眼里。一位阿里云高層事后在朋友圈點評了此事,稱其為“東施效顰”:別學了,沒人買。
一來一回,兩邊都嗅到了火藥味——電商賽道交手多年的京東阿里,轉場云計算也一樣是針尖麥芒。
卷起來了
在這場博弈中,阿里云是先手的一方。
2月29日,阿里云在北京舉辦2024年戰略發布會,官宣了涉及100多款產品、500多個產品規格的“史上最大幅度降價”,阿里云產品官網售價全線下調,平均降幅超20%,最高降幅為55%。
發布會并未過多提及友商,阿里云高層現場給出的說法是,降價可以讓更多企業用上先進的公共云服務,加速云計算在中國各行各業的普及和發展。
顯然,阿里云的目標是要將普及和發展的紅利盡可能先攬入自己的盤子。
巧了,京東云也是這么想的:在阿里云官宣降價的同天晚上,京東云官號發布了這條僅含一張圖的推送,明牌對標阿里云。
阿里官宣羅永浩帶貨云產品的兩天后,京東再次發布了一條正文只有一張圖的推送,言簡意賅:那邊選擇“交個朋友(直播間)”,這邊則強調“交個真朋友”。
為了配合云業務動態調整價格的機制,京東掏出10億比價金設立了全網比價的“春風計劃”,比價對象同樣以阿里云為主。
考慮到交個朋友直播間曾經上架過的衛星火箭,此番阿里選擇羅永浩自然是看中其科技屬性。直播當晚,羅永浩意外遲到了40分鐘,但在之后的半個小時內對重點推薦依次帶貨,并透露“交個朋友的相關數據目前就儲存在阿里云的對象存儲OSS中”。
根據阿里云披露的數據,交個朋友直播間當晚總共吸引的觀眾數量超過了230 萬,考慮到云服務較強的2B屬性,“上千家企業現場下單”成交量大約也算理想。
作為比價一方的京東,則是后手。
以產品為例,在羅永浩本人抵達之前,部分阿里云產品已經在直播間開價。京東直播比價的第一款商品是規格為“2核2GB”的云主機,比價官特別提到京東的產品配置升級為“2核4GB”,而價格則比老羅給出的99元/年低10%,89元/年。
后續產品也是同樣的模式,等交個朋友直播間價格公布后,京東直接在阿里云價格基礎上再降最多15%。在京東直播間比價下單的用戶,還可以用優惠價格續費三年,以長期讓利的方式提前維持一段時期的用戶規模。
問題,似乎又來到了“以價換量”的部分——2024年的云計算市場,主題是價格戰?
“不是價格戰”
如果完全參考兩家發布會口徑,那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管是京東還是阿里,都不認為降價=價格戰。
和阿里云此前回復的“(降價)并非短期市場競爭行為,而是長期戰略選擇,由公共云商業模式決定”類似,京東云高層也在發布“春風計劃”時強調,這種策略不是和友商打價格戰,而是源自“實踐中磨礪出的技術創新所積累的底氣”。
兩邊的意思都可以概括為“降價要降到比友商便宜,但沒說要和友商直接爭”,所以不是價格戰。
至少,不能直接下這個定義。
那么,云計算市場已經到了需要互搶存量的階段嗎?目前來看,也沒有。
市場調查機構 Canalys 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 年Q4中國大陸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總額為 97 億美元,同比增長 22%,占全球云支出的 12%。2023 年全年,中國云服務市場總體增長16%,高于2022 年的10%。受益于生成式AI浪潮,預計2024年的同比增長將達到18%。所以,短期內行業整體依舊會處于上行區間。
而云計算市場的明顯特征之一就是“規模效應”,隨著服務規模的擴大,數據中心、服務器、網絡設備等基礎設施投資的固定成本,可以分攤到更多的用戶和數據流量上,從而降低每個用戶或每單位數據的成本。
所以,對于云服務廠商而言,客戶規模的擴大約等于變相降本,這一部分又可以再分出些許作為優惠給到客戶。服務器成本的降低和客戶規模增加形成正向循環,在增量市場中以價換量并不是問題。
但具體到市場占有率層面,現階段的京東云和阿里云,并不處在同一量級。
在市場份額方面,根據Canalys的數據,2023年內的阿里云繼續保持著國內云服務賽道的領先地位,2023年第4季度市場份額達到39%,但同比增長放緩至僅3%。華為云以19%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同比增長率為23%,正逐步縮小著與阿里云之間的差距。
而京東的云業務,則如先前阿里云高管所言,仍處在“其他”的分類之中,具體份額低于排名第三位的騰訊云(16%)。
這樣來看,京東無疑乎是更需要“增量”去突圍的玩家。但在同規格甚至配置升級的情況下進一步降價讓利,京東云面臨的成本壓力,似乎也會高于阿里云。
好在,就像京東云直播間中主播提及的,產業層面特別是大模型的發展與云計算技術的進步相疊加,對于云服務市場擴張的助推作用會非常顯著。所以,面對整體處于增長期的市場,京東想贏得更多,前期的賭注自然也需要更高、出手也得更果斷。
下一步,就看讓出的利益,能換來多少來自市場的青睞了。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