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變強了,也變貴了。
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年度影像機皇組別,早早迎來一位帶徠卡水印的重量級選手。
小米14 Ultra,來了——比農歷新年晚了12天,比上一代Ultra發布檔期早了56天。
盧偉冰說這代有很多大升級,其中似乎也包括了價格——6499起,底價比小米13 Ultra貴了500。堅持三代(11/12/13 Ultra)的起售價5999,終于扛不住了。
怎么沒能說服高管?盧總直言因為成本也是“大增加”。
實際上,關于小米14 Ultra漲價的風聲,要比官方實機宣發來的早很多。一月底,相關數碼博主已經在微博報料稱,小米新超大杯落地了包括通信、材料、電池在內的一堆全新自研成果,整套方案成本合計上漲過700元,所以必然漲價。
而后,微博活躍的幾位小米內部人士先后發文提及成本和價格,直到盧偉冰親自評論區回復“成本大增加,肯定要漲價”并配上一個愛心表情后,米粉99.9%要漲價的懸念才終于變成100%。
來自新任小米品牌總經理的實錘。
說起來,小米14 Ultra在試探價位的心思上,和小米另一項主線任務“造車”多少有些類似。
汽車技術發布會,雷軍也是站在臺上提前給米粉打個預防針,說車會“有點貴”,但“貴有貴的道理”——早早通知,能接受的用戶傳著傳著自然也就接受了。
這大概是一種自信吧。
所以,小米14 Ultra貴的道理在哪?為了解釋清楚哪里貴了、讓超大杯極致堆料的概念穿透用戶心智,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和中國區副總裁許斐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甚至找上了張藝謀。
單看成像質量,上一代小米13 Ultra就備受一眾攝影愛好者認可,尤其對于那些喜歡街拍,卻又苦于沒有精力或者沒有額外預算置辦專門相機的人來說,一款能接打電話的“準相機”應付日常再合適不過。
所以,小米14 Ultra延續了13 Ultra相當一部分得到好評的設計思路:大底、大光圈、高素質鏡頭,并用長焦微距補齊了上一代鏡頭模組的缺憾,通過壓縮內部電池空間、重做結構優化了配重和手感。
具體來看,小米14 Ultra的鏡頭模組外觀與前代大體相同,都是中置黑色圓框。參數方面,5000萬像素徠卡主攝配備LYT900傳感器,并加入了和小米14Pro類似的無極可變光圈;其余的徠卡0.5X超廣角、3.2X直立長焦微距和5X潛望長焦均為5000萬像素+IMX858傳感器,長焦支持OIS光學防抖,四攝在保持成像效果一致性的同時大幅提升了進光量。
順便不指名diss了友商一圈:口號喊得和我們一樣好的,焦段有缺失;焦段和我們相當的,光圈太小夜景效果差;又或者長焦素質太差,很多情況下根本沒法用……
聽起來是那種“一個能打得都沒有”的自信。
吸取了幾年前那次一味堆參數而忽略實機體驗導致的翻車教訓后,除了照例拉出iPhone15作數據對比外,小米把更大的篇幅花在了講故事上。
關于徠卡光學、關于人文、關于層次感,以及在光學極限之外、AI大模型加持下的30X以上超高倍變焦,前前后后一個多小時的故事及樣片分享。
雷軍在微博發文稱,很榮幸邀請張藝謀導演成為小米影像首席顧問,團隊收獲很大。除了理解“層次感”、理解人心之外,還特別提到不要守舊,傾向年輕人、傾向未來多一點。
硬件、軟件,概念和體驗,小米仍在不斷強化與徠卡合作后回歸攝影本質的概念。
而在光學能力極限之外,則是AIGC的領域——小米 14 Ultra也是一部AI含量極高的超大杯。
據介紹,新機搭載了小米首個AI大模型計算攝影平臺“Xiaomi AISP”,作為小米影像大腦的全新升級版。超長焦方面,在30倍變焦以上,AI將會介入對照片細節進行重繪。
和之前在照片后期中應用的AI擴圖、消除功能不同的是,AI變焦在屬于在拍照階段就啟用,意味著原相片會包含AI補全的所有細節。
至于在AI相片中加入“暗水印”以標記該照片為AI生成這一細節,或許有機會在AIGC時代成為行業規范之一,當然這只是猜測。
總之,關于影像旗艦的“影像”部分,小米大有卷死同行的架勢。
其他的“旗艦”相關概念,比如去年大火的遙遙領先所搭載的衛星通信熱度頗高,后來一派認為關鍵時刻能救命,另一派則覺得自己用不上能不能減配降個價。
這次發布會,盧偉冰給出的最終答案是:小米14 Ultra全系標配雙向衛星通信,還專門拉出來了友商60 Pro做尋星、連接、接通速度的全方位對比。
盧偉冰說,在研發階段,他跟工程團隊溝通說“既然已經晚了,能不能超越他們”,團隊表示很難,盧偉冰說“超不過這個功能就不上了”。壓力化動力之后,才有了這次衛星通信的全方位超越。
早在去年發布小米14/14 Pro階段,就有傳聞稱內部有測試衛星通信,但最終因為成本問題被砍掉,只是部分用戶的呼聲仍在。算上這次更新優化的機身手感、攝影套裝能不能帶個電池當充電寶這些實際上是被大量用戶提出并討論過的問題,米粉對于小米做手機“聽勸”這塊的認可度還在提高。
堆料Ultra,價格也跟著Ultra全新超大杯已經發布,盧總首秀行將進入市場和用戶的打分環節。
這款影像旗艦,你打多少分?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