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1
蔚來,讓車主傷心了?
“我們不是來談話的,我們是來談判的……我們的底牌,就是1萬多車主的口碑……”
?
?
這些話出現在一段廣泛流傳的騰訊會議錄屏中。對話的雙方是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和ES7車主。
梳理下來,這事的起因是蔚來前不久發布的全新ES6,引發了部分ES7車主的維權。整體來看,全新換代的ES6與ES7相差無幾,僅在細節上做出了一些調整,但價格上,ES7卻高出了近10萬元,網絡上便傳出ES7變成“韭菜車”的討論,背后的ES7車主可以說是被狠狠傷到了。
從流傳的資料來看,ES7車主的訴求主要集中在車輛終身質保、每年免費12次異地加電和座椅升級等權益上,但這次李斌罕見地表示了拒絕,最后甚至直言——
該恨蔚來就恨蔚來,不會有補償。
這般強硬的態度,似乎和我們一貫認知的蔚來不太一樣。要知道,蔚來可是圈內出了名的“寵”車主。
翻閱過往公開報道,蔚來和車主們簡直“如膠似漆”,車主都是蔚來的“鐵粉”。
穹眼財經曾在文章中寫過,在2019年的NIO DAY到來時,深圳的蔚來車主當起了免費的專車司機,去機場、火車站、酒店接送外地車主;他們當起了義務的銷售員,頭頭是道地向身邊朋友推銷蔚來汽車;車主們買了蔚來汽車的股票,大跌后,只說,“你會在意給自己家人錢嗎?”
在蔚來營造的氛圍里,車主和車企高管都變了角色,車主變得不像傳統的車主,更像是主人;車企高管則變成了客人。
?
?
蔚來的車主們把這種感情稱之為“愛”。在這種“愛意”的氛圍下,蔚來一度構建了一個互惠的推銷體系。老車主每成功推銷一位新車主,新老車主都會享受到優惠。新車主享受的是購車優惠,老車主得到的是蔚來積分。
李斌自己就說過,曾有一位湖南臨湘市的車主,自發邀請了近400人試駕,最后39個朋友購買了蔚來汽車。
車主真心對蔚來好,蔚來自然也不能虧待車主。為車主及孩子準備生日會、汽車交付時幫忙裝扮新車、免費組織活躍車主到海南觀看F1方程式比賽、幫助車主組織求婚……
這是一幅多么溫馨的畫面,這是一種讓其他車企羨慕不來的客戶關系,但時至今日,這種溫馨、美好和甜蜜,卻變成了對峙、強硬和無情。
蔚來和車主們,到底經歷了什么?
2
蔚來錯了?
單從具體的維權事件來講,實際上暴露出的是蔚來旗下的產品矩陣中,產品定位過于相似,甚至存在重疊。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跟自己卷起來了。
相差了近10萬元的ES6與ES7,僅僅只是全鋁車身、空氣懸架等配置上的細微差別。
更要命的是在38-52萬元的價格區間里,僅14萬元的價差,卻放置了5款純電動SUV。
外觀、售價、定位上極其接近,產品矩陣體系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內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ES7車主維權事件,是蔚來在產品矩陣體系中問題的集中體現。
另一方面,在長期以來的社區文化中,部分車主拿到了較大的話語權,于是出現了開頭那位車主代表“1萬個車主”與李斌喊話。
長期關注并深入了解蔚來社群的電動星球創始人蟹老板向虎嗅APP表示,蔚來在近一年建立了大量新社群,類型包括新車型的車主群、興趣同好群以及福利合伙人計劃。
“其中很多社群都是車主自發建立,由蔚來提供協助的新群。坦率來說,比蔚來推動支持的一些行業社群效果更好。”
不過,部分車主影響力的野蠻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了企業的輿論導向。而人是不穩定的,過去蔚來與這些車主之間有多甜蜜,爆發矛盾時對企業的打擊就有多深。
如果蔚來完全同意這些車主的訴求,也有可能導致加重這些車主的話語權,而投入大量財力物力提供服務的蔚來,反而可能吃力不討好。
最后,蔚來本身的經營狀況,也難以支撐蔚來滿足這些車主的訴求。
進入5月份后,各大車企4月份的銷量數據先后披露。蔚來的銷量已經跌破1萬輛,僅交付了6658輛,在新勢力銷量榜單上幾乎墊底。
?
?
更糟糕的是,蔚來的虧損還在持續擴大,根據蔚來2022年年報,蔚來的虧損從2021年的45億元增至146.4億元。這跟蔚來巨額的營銷投入脫不開關系。
隨著近些年蔚來汽車銷量的累積,蔚來車主也在不斷增加,其需要提供的服務成本也在成倍速上漲。
2020年-2022年,蔚來的營銷費用從24.9億元漲到了108.4億元,三年間翻了將近5倍。
眼看著虧損不斷擴大,蔚來的銷量也很久沒有突破了,蔚來大概從去年開始就卡在了1萬銷量的瓶頸,甚至還被車主們戲稱為“蔚一萬”。
進入5月份后,各大車企4月份的銷量數據先后披露。蔚來的銷量已經跌破1萬輛,僅交付了6658輛,在新勢力銷量榜單上幾乎墊底。
入不敷出的蔚來也逐漸意識到了問題,在消費者權益上不再予取予求,反而罕見地表現出強硬的拒絕態度。
昔日“用戶至上”的人設,如今蔚來或已難再維持下去。
3
品牌建設陷入迷茫
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優質服務、情緒價值,是建立在能夠生產出足夠有說服力的產品之上的,產品力如果跟不上,最終品牌還是會崩塌掉。
對于一個品牌來說,產品力必須是第一位的,
比亞迪有易四方技術、云輦車身控制系統、刀片電池等核心技術,而蔚來比較有辨識度的或許就是他的換電技術。
蔚來矛盾的地方在于,一邊要做好用戶體驗,一邊又在削減用戶權益。
換電技術本身是為了提高用戶體驗,想想別人還在苦等充電樁充上個把小時,你5分鐘就換完電池走人了,不僅方便,還能極大地滿足車主的虛榮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獨特的換電服務,也成了蔚來的品牌名片,就好比蘋果封閉的IOS系統,別的平臺很難打進來。
?
?
換電站這種技術設施建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人口密度較高的市區還能提高換電站的利用效率快速回本,那些遠郊的高速路段人煙稀少,但是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說,不建又不行。
2月21日,蔚來發文稱,2023年還要新增1000座換電站,累計建成超過2300座換電站。新建換電站中,約有400座會建設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或者高速口,還要重點布局部分三四線城市與縣城。
這些都是成本,電動汽車觀察家曾發文談到,蔚來的第三代換電站,電池倉位從二代的13個增至21個,并優化了其他配置,整體成本經測算大概將在360萬元左右。
2023年要建成1000座換電站,考慮到成本控制、電池調控等等因素,全年投入或在30億元-40億元。
成本壓力不斷加劇,蔚來不得不考慮控制成本。今年4月,蔚來提出NOP+增強領航輔助Beta版從免費使用變成付費訂閱,換電權益也從原來的每月6次免費,減為每月4次免費,且不再送家充樁。
一邊加碼換電,一邊又削減用戶權益,在某種程度上也相當于是拆東墻補西墻,那么蔚來的高端服務還要不要繼續了?如果繼續,企業的效益提升又怎么辦?
?
?
像蔚來這種企業在建設初期,聚焦少部分群體,專注于“小而美”這是沒問題的,但是隨著品牌知名度的延伸,公司要想繼續發展,是一定要去補全效率、組織管理上的缺陷的。
李斌曾言,“從長期競爭來講,200萬輛是生死線。長期沒有辦法到200萬輛,很難去經營。”
如果一個月只能賣1萬輛,得賣上近17年才能達到200萬輛,但在此之前,能不能在企業的競爭中活下來還是個問題。
上個月的一場溝通會上,李斌曾公開表示,“從現在到年底阿爾卑斯發布的大半年間,如果我們還是每個月1萬輛(的銷量),我和力洪(蔚來總裁秦力洪)都要找工作去了。”
如何在用戶服務和企業效益之間取得平衡,成了蔚來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