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行業還在周期底部徘徊。
作為新零售的重要一環,商超行業曾被互聯網巨頭寄予了厚望。在互聯網巨頭的加持下,商超行業迎來了大爆發。
為了拿到商超行業的入場券,幾家互聯網巨頭甚至溢價,也要拿下一些頭部商超的股權,成為其重要股東。
深度介入商超行業之后,互聯網巨頭們對行業的改造隨即展開,包括倉儲、配送、支付以及服務,都有了很深的互聯網烙印,但遺憾的是,這些商超的新零售業態,則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賺錢。
以大潤發的母公司高鑫零售為例,其2022年至2024年,營收分別為881.34億元、836.62億元以及725.67億;凈利潤分別為-7.39億元、1.09億元以及-16.05億元。
作為大潤發曾經的控股股東,阿里巴巴曾在2017年、2020年分別拿出了224億港元和279.57億港元加碼大潤發。
但隨著新零售的退潮,阿里選擇出售高鑫零售,而這一筆出售虧損高達131.77億元。
無獨有偶,永輝超市也經歷著同樣的命運。
2024年9月23日深夜,永輝超市突然公告稱,公司股東牛奶公司、京東世貿、宿遷涵邦計劃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駿才國際轉讓其所持股份,轉讓股份分別占公司總股本的 21.08%、4.05%和 4.27%。
據悉,交易前,牛奶公司、京東世貿、宿遷涵邦分別持有永輝超市21.08%、6.98%和4.27%的股份。其中,京東世貿與宿遷涵邦為一致行動人,均是京東集團旗下公司。交易完成后,牛奶公司、宿遷涵邦將不再持有永輝超市股份,京東世貿的持股比例也將降至2.94%
也就是說,葉國富并不信邪。
面對資本市場的不理解,葉國富發文稱:大家看不懂就對了,如果看得懂我就錯了。
3月11日晚間,永輝超市發布公告稱,其重要股東京東世貿計劃減持不超過2.66億股永輝超市股份,占總股本的2.94%。減持時間為2025年4月2日至2025年7月1日。
這就意味著,若減持完成,京東將徹底和永輝畫上句號。
從時間節點來看,2015年8月,京東斥資42.3億元戰略入股永輝超市。2018年5月,京東再次斥資12億元加碼永輝超市,其情況基本與阿里入股大潤發一致。
京東清倉式減持永輝,侃見財經認為背景并不復雜,由于零售行業整體面臨挑戰,永輝超市虧損嚴重,目前的盈利預期并不明朗,加上京東自身生態系統的原因,出售似乎成為了一種必然。
而早在2023年,京東就成立了“創新零售部”,其整合了七鮮、拼拼等業務板塊,加速推進線下布局,生鮮業務與線下零售生態因此日趨完善。從這個角度而言,永輝的線下流量入口以及供應鏈對京東而言不再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再加上,近幾年永輝超市在資本市場表現并不算好,因此京東選擇在此時出售,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財報數據來看,永輝超市2020年至2023年營收分別為931.99億元、910.62億元、900.91億元以及786.4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7.94億元、-39.44億元、-27.63億元以及-13.29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其雖然虧損有所收窄,但營收還在下滑。
對于業績的不斷下滑,葉國富似乎并不慌。
此前,葉國富曾表示,過去十幾年,他走遍了全球,看過各種各樣的零售業態和模式之后,發現比Costco、山姆和Trader Joe's更優秀的零售模式是在中國,那就是胖東來模式。他認為胖東來模式是中國超市的唯一出路。于是,在看了兩家胖東來調改后的永輝店后,決定“出手”永輝。
據悉,目前永輝超市正在推進“胖東來模式調改”,2025年首批全國調改門店名單共計15個城市20家門店,預計至年中調改門店將達100家。
侃見財經認為,對于零售行業而言,胖東來模式的確改變了一些行業的現狀,但是是否能夠大規模復制,我們認為還有待觀察。葉國富的“接盤”,其想通過復制胖東來模式來扭轉頹勢,難度較大。至于永輝超市能否走出低谷,實際上更多的還是要看行業底部周期何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