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新熵
作者丨梔子?編輯丨九犁
最近,網絡上有個新詞火了,叫“劉雯道歉”。不是“大表姐”劉雯,而是一個法學碩士出身的美女主持人,憑著“陰陽式道歉”視頻登上熱搜,贏得一片叫好和支持。?
然而,在這場所謂“伸張正義”的輿論狂歡中,細心網友翻出了真實的法院判決書,發現里面寫的判決結果,和她在視頻里說的不太一樣。?
言辭夸張不說,還有網友扒出了劉雯過往不少猛料。例如向中老年消費者售賣變質保健品、理財課等,還因賣慘式帶貨被封禁等。連她營造的單親媽媽人設,也被懷疑是在賣慘博同情,畢竟她自己就在其他社交媒體上曬,說已經裝修了八套房子。?
這場輿論狂歡的背后,究竟是伸張正義的勝利?還是博取流量的鬧劇?別急著下結論,讓子彈飛一會兒,全面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才能更理性地看待這件事。?
劉雯“為民請命”幾分真?
前因后果,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簡單概括一下。?
擁有500多萬粉絲的博主劉雯,因為發布企業不實言論,被一紙狀書告上法庭。?
這種事情其實也不少見,但在劉雯身上,短短幾天就演變成了一場公共事件。甚至有人沖塔罵法院程序不正當,有人要開設模擬法庭重審此案。好似一場“正義女神”拍案而起,帶領網友在線抗爭的架勢。?
怎么回事兒呢?原來劉雯自稱對案件“毫不知情”情況下,以暗示被法院“缺席審判”。據她所言,自己得連續道歉30天,賠償50萬元。
她一連道歉了6天,看似勤勤懇懇履行判決,實際上,左一句“我不配做人”,右一句“我錯在竟然還長了一雙眼睛”,變著花樣把企業、法院從上到下罵了個遍。?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劉雯憑著“陰陽式道歉”,成功把矛盾激化到了新高度,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劉雯的 “為民發聲”,真的只是出于善心和正義嗎??
本來這事兒的風向是一邊倒,大家都在同情“正義女神”。?
但沒過多久,就有網友扒出了法院發給劉雯的判決書,上面白紙黑字寫著最終判決是連續道歉5天,賠償5萬元,至于劉雯在視頻中所說的“道歉30天,賠償50萬元”,其實是原告的訴求。 連法院判決結果都敢捏造,原本挺她的人也開始懷疑,劉雯的話里究竟有多少水分。?
再說到“為民請命”,作為有500萬粉絲的博主和媒體人,劉雯真的太清楚如何利用流量進行炒作了,不然也不會一開始就用惡意解讀去煽動民眾情緒。如果都是如她所言,50多的外賣,到商家手里只有幾塊錢,那商家們早就造反了。?
再比如,劉雯向網友暗示自己的案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缺席審理”,將輿論矛頭引向法院的審理程序。但實際上,在開庭前,法院已通過郵件、電話、短信等多種方式向其發送開庭信息。?
蹊蹺的是,在隨后的直播中,劉雯更是改口,稱收到了短信,但卻以為是詐騙信息。這種前后不一的說辭,也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疑問。?
再深扒一下,就會發現,碰瓷企業、為弱勢群體發聲,一直是劉雯慣用的引流手段和套路。什么“法學碩士單挑企業法務團隊”“單親媽媽化身正義斗士”“省級電視臺主持人路見不平,為民請命”……每一條單拎出來,都是熱點話題,且很能唬人。?
加上個體對抗“強權”時,在輿論場天然就占據弱勢一方的優勢,正義人設+敏感話題,流量手到擒來。 這也難怪,為什么她的話明明經不起推敲,卻有大量粉絲為其奔走呼號,甚至要推舉她當全國總工會主席。?
“正義女神”,竟是一門生意?
明明法院只判了道歉5天,劉雯卻一直聲稱要道歉一個月,自己也“身體力行”道歉了六七天。一時間人們竟分不清,吃官司對她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禍事?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劉雯說的話真假參半,她本人也并非表面看起來那樣專業。?
最近,她的“流量生意”模式,也被放到了聚光燈下:原來現在大家眼中的“正義斗士”,早期竟被平臺點名封號。
2020年左右,劉雯逐漸在自媒體圈嶄露頭角。劉雯早期為了快速起號,專挑社會敏感話題入手,甚至為杭州保姆縱火案的男主人林生斌辯白過。而劉雯卷入的是非爭議還不少,比如在“錯換人生28年”事件中,有人扒出劉雯和她母親聯手演雙簧,故意放大事件矛盾吸引流量。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靠著這些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帶來的流量,劉雯短時間內,在單個平臺就積累了300多萬粉絲。?
但由于表演方式太過極端,劉雯最終被判定為“演戲炒作”主播。2021年4月,劉雯因“賣慘帶貨、演戲炒作”被相關短視頻平臺,列入永久封禁名單。?
但神奇的是,在“永久封禁”的次月,她就重新注冊了賬號,并經營起多平臺矩陣。視頻方向也從點評新聞事件,轉向了“網暴企業”“為民請命”等內容,這招也確實讓她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碼。因為抨擊安徽電信、指責中國面包產業、批評高校教授等內容,她鞏固夯實了女強人、正義女神等人設,迅速吸粉。?
近期的調查文章顯示,早期劉雯的帶貨多以養生保健類產品為主。不過比較炸裂的是,“正義女神”不但賣過發霉的鹿鞭丸,竟然還帶貨賣過老年人理財課程,并且銷量超過萬單。據查,課程相關公司無教育培訓資質,無理財規劃師,還因侵權、虛假宣傳等遭處罰,頻遭媒體曝光。
一番操作下來,劉雯成功洗白成優質主播,不但流量有爆發式增長,帶貨收入也漲了幾十倍。?
去年1月,劉雯短視頻帶貨銷售額不到10萬,今年1月還沒過完,短視頻帶貨銷售額就達到了500萬。 劉雯帶貨的品類,也從低利潤的電池、充電線,變成了高利潤的白酒。在短視頻平臺,劉雯單個帳號多次沖進酒類榜第十名,最高戰績第三名。?
▲ 圖/ 劉雯短視頻帶貨數據對比:上為2024年1月,下為2025年1月。?
所以,你以為的“正義女神”,可能真實身份是流量收割機,視頻中劉雯以“單親媽媽”人設俘獲了不少共情和好感,但早在2023年,她就已經是擁有8套房的千萬富婆。“為民請命”的劉雯,跟普通人早就不在一個階層了,何來真正的請命和共情呢??
“弱者的眼淚”,何以屢戰屢勝?
而類似劉雯事件,互聯網上屢見不鮮。
不管是之前“都美竹事件”,目的不純的發聲者被包裝成反抗娛樂圈黑暗的勇士,還是后來“狂飆兄弟”以消費者維權之名行勒索企業之實,人們總是被“弱者的眼淚”所欺騙。為何一出現爭議事件,人們總喜歡站在“弱者”的一方,還屢屢上當受騙??
一方面,內容算法推薦機制下,情緒化內容總是更容易傳播,而弱者的哭訴和眼淚也往往更容易引發大眾共情和輿論風暴。但在人人自媒體時代信息過載,很多突發事件我們不知全貌,也難判真偽,這就給了很多發心不良的人操控輿論、謀取私利的空隙和機會。?
另一方面,一旦網紅們攻擊的對象是“大企業、大資本”,公眾爆發的情緒往往會蓋過追求真相本身,轉化成“弱者反抗強權”的集體吶喊,比如“陪劉雯一起道歉”“社交媒體升堂為劉雯伸冤”等群體行為。但真相到底如何?誰在從中獲利?很少有人關心。?
以上只是“雞蛋勝石頭”的情緒基礎。結合當下的互聯網環境,到處是信息繭房、AI虛假信息,萬事萬物又皆可飯圈化,這使得碎片化信息呈指數級增長,劇本收割流量、網紅立人設變現的難度降低,公眾分辨真假信息的門檻變高。?
以劉雯道歉事件為例,涉事者本身為短視頻網紅,這事也一直在短視頻發酵,鮮少見文字報道。春節前的一天深夜,該事件卻在很短的時間,以極快的速度登上了微博熱搜。?
很多人以為“大表姐”劉雯出了什么事,點進來卻發現是另一個網紅劉雯。由于缺乏權威媒體信源,很多人并不清楚發生了什么,不知此人是誰,不知為何道歉,更不知是誰將其推上熱搜。?
仔細探查,會發現這個熱搜沒有話題主持人。位居前列的內容,是一條AI根據博文自動生成的事件總結,其中提及劉雯“被判道歉30天及賠償50萬元”。這條已被證偽的信息,此前也出現在各類百科產品中。圍觀群眾對此沒有太多感知,認真點的會留言“原來是AI整活”,更多人則在不知不覺中被謠言洗了腦。?
顯然,虛假信息欺騙了AI,AI自動生成話題,話題因帶明星姓名沖上熱榜,又吸引了更多人點擊。實際上,AI抓取的帖子,很多本就是AI生成。明顯特征是,有些帖子前面說劉雯是國際超模,后面又說她要道歉——別說企業了,這何嘗不是針對模特劉雯的造謠?也正是因為這類謠言太假,很快就被識破真相并撤出熱搜。?
從利益鏈條來看,這場“網紅道歉”的鬧劇中,收益方只有主播,以及帶貨賺的“潑天傭金”; 幫助其“主張公義”的網友,在不自知中被動成了主播攫取利益的工具人。
畢竟,在這個生意中,網友的憤怒情緒,也是可以被主播折算成鈔票的。這種詭異的“煉金術”能大行其道,何嘗不是信息繭房的又一次勝利??
所 以,即便無法看清事情全貌,也不要著急下判斷和結論,更不要加入任何一方喊打喊殺,以免成為推波助瀾的利刃。很多時候,“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