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詞典筆的銷售成績此前一直亮眼,但如今面對眾多競品同質化競爭,其發展步伐開始吃力甚至被內部邊緣化,僅靠AI加持還遠遠不夠。?
原創@新熵作者丨璐萱? 編輯丨蕨影
大模型的興起,令“AI+教育”的理念日益升溫,一直在教育硬件領域深耕的網易有道,正不斷吸引公眾的目光。
今年6月份,網易有道發布以“AI家庭教師”為核心功能的“有道小P”,不到兩個月這一創新功能便成功植入至有道詞典筆X7 Pro。在2024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首次亮相的有道詞典筆X7,上市后月銷就達4萬臺。
AI光環的背后,網易有道的學習硬件之路,其實走得很辛苦。
2021年以來,伴隨著“雙減”政策落地,教輔機構和K12業務受到打擊,反而讓智能教育硬件市場撿了漏。
成立于2006年的網易有道,也早已開始在這個賽道掘金。2017年10月,推出有道翻譯蛋,開啟智能硬件商業布局。2018年,網易詞典筆1.0發布,經過多次迭代升級,成為有道的最火的大爆款。除此之外,網易有道先后推出學習機、智能護眼燈、聽力寶、口袋打印機、超級詞典、翻譯王等十幾種智能硬件,產品線可謂豐富。
但是,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初,網易有道明確,要聚焦“數字內容服務、AI訂閱服務和在線營銷服務”三大核心業務經營策略,這意味著智能教育硬件并沒有列入到核心業務當中。
而之前,從未出現此類情況。2021年雙減后,網易有道就一直把智能學習硬件、素質教育、成人教育、教育信息化四大業務作為增長支柱。而“雙減”前,根據財報顯示,網易有道的核心業務包含三部分:分別是以在線課程為主的學習服務,以智能硬件為主的學習產品和在線營銷服務。
如今,智能硬件業務在網易有道坐上“冷板凳”,到底遭遇了什么?
增長萎縮
梳理有道歷年財報數據發現,以詞典筆為主角的教育硬件家族,一經起步,即表現出了迅猛發展的態勢。
2018年6月和2019年8月、2020年12月,有道詞典筆先后發布1.0、2.0和3.0三個版本。憑借著有道搜索積累的口碑和沉淀的用戶資源,2019年第四季度學習產品收入6710萬,同比增長400%。財報稱“得益于有道詞典筆2.0銷量大幅增長”。
2020年,全年學習產品收入5.4億元,較2019年的1.52億增長255.1%。財報將以上增長的原因表述為“有道詞典筆銷量大幅增長,因為其越來越受歡迎”。
2021年上半年持續了這種增長態勢。2021Q1和2021Q2學習產品凈收入分別為2.019 億元和 2.063 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 279.8% 和138.8%,相當于2019年全年硬件收入的1.33倍和1.36倍。
雙減政策落地后,對有道的K12業務帶來了不小的沖擊。K12機構紛紛謀求轉型,智能教育硬件成為重要方向之一。一時間,入局者眾多。在這種背景下,網易有道的硬件業務依靠不斷推出的詞典筆新品,未受到較大影響,但是增長開始放緩。2021年全年智能設備凈收入為9.804億元,較2020年增長81.6%。與2020年同比增長255.1%相比,差距明顯。
2022年,網易有道相繼推出詞典筆X5、首款AI學習機等一系列新產品,并全面發力產品矩陣。在產品線不斷豐富和升級的加持下,2022年智能設備凈收入為13億,較2021年增長28.2%,增長繼續放緩。
2023年第一季度智能設備凈收入為2.127 億元,同比下降 16.0%,財報稱“主要是由于 2023 年第一季度對學習產品的需求下降”。這是近幾年來網易有道硬件首次收入下降,之后進入了下滑通道,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出爐,已經連續“六連跌”。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智能硬件凈收入分別同比下降7.38%、29.34%、45.35%、14.83%、25.0%。
▲ 圖/廣發證券?
不難看出,近一年半的時間里,網易有道智能硬件呈現萎縮態勢。這一態勢,從智能硬件對收入總額的貢獻度來看也有體現。2022年智能硬件收入占收入總額的26.0%,2023年下降到16.83%,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智能硬件對公司整體營收的貢獻度進一步下降到12.94%和12.82%。
渠道短板
幾年來,網易有道熱熱鬧鬧的硬件家族一直呈現“一主多次”格局。
我們先來看支撐門面的有道詞典筆。自上市以來,詞典筆銷售成績表現優異。數據顯示,有道詞典筆在2019年、2020年雙十一連續兩年成為天貓電子詞典品類銷售冠軍。京東618購物節期間,2020年以來已經連續五年蟬聯字典筆類銷量第一。
盡管如此,有道詞典筆也并不可以高枕無憂。由于門檻并不高,這個賽道已經非常擁擠。阿爾法蛋、華為、步步高、作業幫等都有詞典筆這個品類,功能相似度比較高,甚至功能更豐富。這些品牌大多有不俗表現,替代性比較強。
比如,據歐睿咨詢認定,阿爾法蛋詞典筆在2023年獲全國銷量第一,2024年阿爾法蛋高速詞典筆D1 Pro上市后,半年銷量達200萬支。
詞典筆有點快卷不動了。
網易有道進軍學習機市場,是在2022年6月,同年7月、10月又迅速推出AI學習機Y20和X10。
其實,這個時候,學習機這個賽道,已經是紅海一片。學習機是智能教育硬件的核心賽道,價位、利潤都比較高,可以說,是教育硬件中比較賺錢的賽道,也是競爭最激烈的賽道。2021年“雙減”政策實施后,這個賽道被不少互聯網教育企業、傳統教育企業以及科技企業看中。
優質的內容,是學習機的核心競爭力。在這方面,發端于搜索引擎的有道,與作業幫、讀書郎、步步高等傳統教育企業相比,有所不及。據洛圖科技線上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學習機銷量和銷售額的TOP10品牌中,小猿、作業幫、小度、學而思等榜上有名,沒看到有道學習機的身影。
不只是學習機,市場對網易有道其他眾多產品反應平淡。這些新產品,不僅對網易有道業績貢獻度極低,而且在布局過程中,增加了研發和渠道費用,擠占有道整體利潤空間。據網易有道財報,在硬件新產品集中推出的2022 年,研發費用為 8.038 億元,銷售和營銷費用為 23 億元,較 2021 年分別增長 32.3%和12.1%。財報稱,這一增長都與智能設備開發有關。
除了產品,網易有道在銷售渠道上也遇到了一些挑戰。電子商務平臺和短視頻平臺是有道硬件產品主要銷售渠道,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否購買某一種學習產品,體驗感以及溝通交流很重要。
老牌傳統教育企業,早已深耕渠道多年。例如,步步高官網顯示,步步高教育電子在全國各商場、超市、書店和通訊專營店設有超過18000個終端銷售網點,在各省區主要城市設有超過230家客服中心,服務覆蓋中國大陸各級城鄉。讀書郎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與全國80名線下經銷商簽約,這些經銷商旗下共有遍布全國528個城市的3497個銷售點。
相比之下,擅長互聯網思維的網易有道,在線下渠道布局上有短板。其實,從2021年開始,隨著“雙減”后發力硬件,網易有道才加速渠道布局。那一年,有道詞典筆入駐上海Costco,之后又入駐全國36家山姆會員商店,覆蓋23個城市。可以看出,網易有道線下渠道覆蓋面較小,缺少獨立的線下店。
AI破局
就在網易有道的智能硬件危機和短板逐步顯現的時候,2022年11月,ChatGPT震撼來襲,給國內人工智能領域帶來巨大變革。繼百度的文心一言后,科技頭部企業紛紛推出大模型產品。
在這樣的背景下,網易有道積極入局。2023年7月,網易有道推出國內首個教育垂類大模型“子曰”。時隔半年,網易有道又發布子曰大模型2.0,推出AI家庭教師“小P老師”在有道智能硬件的應用——AI學習機X20。
2024年5月,網易有道基于子曰大模型再次推出有道小P、英語口語練習神器Hi Echo3.0、企業AI大腦QAngthing等3大應用。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網易有道又展出了有道詞典筆X7,聽力寶E6 Pro,全球首個虛擬人口語私教Hi Echo等10余款基于子曰大模型的十余款最新應用。
可以看出,子曰大模型在不斷產品化、商業化,助力教育智能硬件升級的進程中,步穩蹄疾,動作頻頻。
“模型即應用”,從子曰誕生至今一年多的歷程,印證了網易有道CEO周楓的理念,同時也是有道“AI+教育”戰略的詮釋。
AI技術助推實現了教育模式的重塑。當學習硬件市場已經快“卷”不動的時候,AI也成為網易有道彎道超車的一根稻草。
在加快AI賦能的同時,網易有道的硬件產品線也在調整。其實,多而全的產品布局,一直為業內所質疑。網易有道自身也逐漸認識到了,與其同時挖九口井,不如深挖一口井。“我們專注于核心產品和渠道效率的策略在發揮作用。我們將繼續專注于重點產品,主要是詞典筆,建立強大的銷售能力和高效的渠道......”周楓在今年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曾這樣表達。網易有道硬件產品在做減法。畢竟,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另外,還有利好政策的推動。教育信息化與數字化相關政策密集出臺,也給AI賦能的智能硬件在B端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多重因素疊加,AI+教育戰略下,網易有道的智能硬件或許看到了未來的曙光。但是,技術基因和互聯網思維再強大,也要回到教育的初心和本質上來。教育,永遠要以育人為重,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幫助他們建立知識體系以及健全的精神內核。而在這方面,即使再好的硬件,也只是輔助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網易有道作為一家技術擅長的智能教育公司,明顯不及擁有師資優勢的線下教育企業。
只有真正提供優質內容,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助力因材施教,才能走得更遠。在這方面,網易有道或許還要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