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震蕩”似乎成為了形容市場和投資的關鍵詞。盡管內外環境仍在改善,且近期國內政策信號積極,但投資并非易事,市場風險時刻存在。正如情緒會因為季節交替而變化一樣,當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時,投資者往往會因為一時的悲觀心態而錯失收獲長期收益的最佳時機。因此,我們需要用健康的心態和科學的配置來抵御投資面臨的情緒問題,同時耐心等待A股震蕩向上趨勢的持續,以及市場進一步向上修復的空間與動能。
養老投資作為一項對未來的長期投資,更需要我們以平和的心態堅持不懈,方能享受“時間的饋贈”。
克服“急躁”:養老投資要延遲滿足
“作為一位在延遲滿足領域深耕的專家,我傾盡一生去實踐和運用這一理念。”前不久剛剛以99歲高齡離世的投資大師查理·芒格生前曾多次強調延遲滿足的重要性。
在養老投資過程中堅持延遲滿足,一方面意味著壓抑或犧牲眼前的物質欲望,將現有的金錢投入于可能錢生錢的項目或資產中,以提高退休生活的風險防御能力。正如“人生草帽圖”所揭示的,一般而言,人生賺錢的時期只有22歲至60歲之間的三十八年,但當人生的進度條進入養老期,面對養老金縮水和看病就醫費用的增加,我們就需要不斷消耗前期的人生財富積累。所以,尤其對于22-45歲年齡段的投資者來說,處于財富積累的黃金時段,應該學會未雨綢繆,著手為人生的“后半場”提前做好財富儲備。
另一方面,養老投資的延遲滿足也意味著理性看待短期波動,關注長周期下的投資回報。漲跌總是相互交替出現的,既沒有持續不斷的上漲,也沒有永無止盡的低迷,市場的短期波動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果過分關注短期收益,會導致因心態起伏而錯失長期收益。以養老目標基金為例,首批養老目標基金五年來業績表現不俗。據中信銀行近日發布的《金融行業: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2023)》中顯示,截至2023年8月30日凈值數據,目前市場上已有的養老目標基金,近一年、近兩年、近三年的平均回報率分別為-5.75%、2.63%、28.84%(分別統計成立滿一年、兩年、三年的基金數據),三年回報率跑贏WindFOF基金指數。
擁抱“未知”:開展多元資產配置
養老投資是一場用長錢進行的長跑,資金安全性和長期收益率并重。在資本市場中,權益資產收益更高但風險也更大,固收類資產風險更低但收益彈性也更低,對于年輕人來說,如何在這風險和收益間做好安排,就是個考驗權衡和配置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風險收益特征不同的資產科學合理地搭配起來,獲得適配不同投資目標和風險偏好的組合,降低單一市場的風險,力爭實現養老資產的長期穩步增值。
對于投資周期較長、以滿足退休后生活需求為目標的養老投資而言,資產配置尤為重要。以養老目標日期基金為例,其核心策略是面向某一目標日期退休的投資者,動態調整各個年齡階段的權益類和固定收益類的產品配置比例。而這個隨著投資者年齡而不斷變化的“股債配比變化趨勢”,則被稱為“下滑曲線”。除了展示養老目標日期基金的股債配比趨勢以外,下滑曲線更重要的作用是向投資者傳遞更好的投資體驗:青年時期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高,提高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傾向于博取“增值”目標;臨近退休時,提高固收類資產配置比例,提高資金安全性,傾向于博取“保值”目標。從目前市場上已發行的目標日期基金來看,目標年份從2025年到2060年不等,最低持有時間分為三檔:一年、三年、五年。以工銀養老2035A為例,產品所設定的目標日期為2035年,主要適合預計退休時間在2030年至2040年左右的投資者;其最低持有期為三年,從產品設計上規避了投資者因市場波動而產生沖動短期交易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了投資體驗。
改變“隨意”:養老投資要選擇適合自己的
據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披露,截至12月8日,市場共有745只個人養老金產品。其中,儲蓄類產品465只,基金類產品162只,保險類產品99只,理財類產品19只。面對如此琳瑯滿目的產品,個人投資者究竟該如何選擇?以公募為例,基金公司的養老金融產品主要是指養老目標基金,包括養老目標日期型基金和養老目標風險型基金兩種。
養老目標日期型基金是基于投資者的退休日期設計的,越臨近退休日期,基金管理人就會逐步降低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轉而配置更多非權益類資產。以工銀瑞信基金為例,作為業內較早布局養老公募產品的基金公司之一,工銀瑞信已布局覆蓋2035至2060等6只目標日期基金,其中,35、40、45、50等四只入選了個人養老基金名錄,為不同退休年齡的投資者提供“全托管型”投資方案。
而養老目標風險型基金是基于基于事先設定好風險等級水平設計的,分為“保守型”、“穩健型”、“激進型”等類別,適合對風險等級、預期收益有明確要求的投資者。仍然以工銀瑞信為例,已布局涵蓋積極、平衡、穩健等四只目標風險收益類型的養老目標風險基金,其中兩只入選個人養老基金名錄,總體來看,覆蓋風險收益特征的養老基金的產品體系已基本搭建完成。
“養老規劃”并非千篇一律,每個人都要根據自身所處的生命周期、收入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等構建一套“定制化”的養老方案,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拒絕“躺平”:養老投資需專業陪伴
養老投資規劃往往面對大量的關于市場變化、產品的等信息,投資者很難從中篩選出最重要的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
當信息多、選擇多、產品多、策略多,讓投資者不知從何下手時,選擇以專業著稱的基金管理人往往可以幫助投資者在海量信息中“去粗取精”,減少決策時間。以工銀瑞信為例,作為首家銀行系公募,公司將養老作為長期戰略業務,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養老金業務作為戰略重點。公司擁有養老金投資管理全牌照,有豐富的養老金投資管理和客戶服務經驗。
與此同時,工銀瑞信不斷完善投研管理機制、加強投研隊伍建設、加大資源投入,打造了一支投資管理經驗豐富、專業程度在行業內都名列前茅的養老金投資隊伍。憑借多來年在養老賽道的持續深耕,工銀瑞信基金的養老投資業務呈現出起步早、養老產品布局完善、團隊人員配置完善、風格穩健等特點。不僅為旗下在管的基金創造了長期優質的歷史投資回報,給投資者帶來了良好的持有體驗,也在行業內樹立了較好的口碑。在全國社保理事會對投資管理人的年度基本面評價中,公司已連續9年獲得最高檔(A檔)評價。
個人養老投資,是一場心態和意志力的較量。面對市場的短期浮動,投資者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和恒心、掌握科學的投資方法,在細水長流中點滴積累,終將收獲“時間的饋贈”。
風險提示
本文投資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或承諾,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有風險,基金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投資基金前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產品情況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本觀點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后可能發生改變,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業務的宣傳推介材料、投資建議或保證,亦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