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上半年,小勁酒傳出銷售額同比增長50%、全年有望沖刺百億的消息,在白酒行業年輕化嘗試屢屢遇冷的背景下,勁酒的爆發并非偶然,而是一場流量紅利與數十年渠道積淀共同作用的結果。
來源|中訪網
責編|李曉燕
當年輕女孩在燒烤攤用冰杯兌入鮮橙多與小勁酒,當"中國人自己的威士忌""不是茅臺喝不起,而是勁酒更有性價比"等梗在社交平臺刷屏,這個曾被貼上"中老年滋補酒"標簽的品牌,正以意想不到的姿態闖入年輕消費市場。今年上半年,小勁酒傳出銷售額同比增長50%、全年有望沖刺百億的消息,在白酒行業年輕化嘗試屢屢遇冷的背景下,勁酒的爆發并非偶然,而是一場流量紅利與數十年渠道積淀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父輩酒"到"青年飲"
三年前,勁酒在大眾認知中仍是典型的保健酒代表,40歲以上男性是絕對主力消費群體,與年輕圈層幾乎絕緣。轉折發生在2023年,一位大學生在抖音發布的"勁酒是中國人自己的威士忌"短視頻意外走紅,話題迅速蔓延至全網。這一偶然事件,讓勁酒嗅到了年輕市場的機遇,隨即成立專項內容營銷團隊,不再局限于傳統保健功效宣傳,轉而順應網友創作熱潮,助推品牌話題自然發酵。
不同于其他酒企重金邀請流量明星、打造跨界營銷的刻意為之,勁酒的年輕化轉型充滿"用戶主導"的特質。網絡上流行的"女性姨媽神器"說法,或是對性價比的調侃,均來自消費者自發創作。勁酒所做的,是尊重這種傳播邏輯,不強行植入廣告,而是以旁觀者姿態守護話題熱度,這種"不打擾"的營銷方式,恰好契合了年輕人對品牌的審美需求。
更關鍵的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并非僅停留在玩梗層面。武漢酒業人士元小明指出,勁酒的甜潤口感是突破年齡壁壘的核心——相比高度白酒的辛辣刺激,其低度、微甜的特質更易被初次接觸酒精飲品的年輕人接受,尤其受到女性消費者歡迎。從"為養生飲酒"到"為口感買單",勁酒成功實現了消費場景的拓展,從家庭餐桌走向了燒烤攤、大排檔等更具社交屬性的年輕消費陣地。
百億數據不是"巔峰",而是"增量"的勝利
關于小勁酒沖刺百億的討論,需要先厘清一組數據:2024年上半年,小勁酒銷售額達40多億,較去年同期30億級規模增長超30%,結合下半年酒類消費旺季特點,行業推算其全年有望突破百億。但熟悉勁牌的人士強調,這并非小勁酒的歷史最高點——早在2017年,勁牌公司整體銷售額就已突破百億,2020年后受疫情影響有所下滑,如今的增長更應視為市場復蘇后的"波峰",而非全新高度。
對勁酒而言,比百億數據更重要的是"增量市場"的開拓。正如元小明所說,許多白酒企業的年輕化嘗試陷入"增量不增存"的困境,即新消費群體帶來的銷量增長,難以覆蓋傳統市場的下滑。而勁酒在吸引年輕人的同時,并未丟失中老年核心客群,形成了"新老消費者共同支撐增長"的良性局面。2024年初,勁酒總裁王楠波就曾透露,品牌已成功吸引新消費群體,實現"突破性增長",這種增長的底層邏輯,是消費人群的擴容而非單一群體的替換。
值得注意的是,勁酒并未因短期流量紅利盲目擴張。其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始終避免刻意放大產品功效宣傳,即使在網絡熱度最高時,也堅持以品質為核心,不借勢炒作概念。這種克制,讓品牌在流量退潮后仍能保持口碑穩定,也讓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從"一時新鮮"轉向"長期認可"。
三大"硬支撐"
若說流量是小勁酒爆發的"導火索",那么數十年積累的渠道優勢、廠商共贏模式與消費場景適配,則是支撐其持續增長的"壓艙石"。在行業人士看來,勁酒的成功并非偶然的流量狂歡,而是長期主義經營理念的必然結果。
其一,極致的渠道滲透率。不同于高端白酒聚焦核心城市與大型商超,勁酒的渠道布局堪稱"毛細血管式"——從地級市到鄉鎮便利店,再到村級小賣部、農家樂,甚至偏遠地區的夫妻店,都能看到小勁酒的身影。這種"隨處可見"的便利性,讓消費者在燒烤攤、大排檔等即時消費場景中,能第一時間選擇勁酒,而無需特意尋找購買渠道。
其二,非飽和銷售的廠商共贏。酒企常見的"壓貨"模式,往往導致經銷商庫存積壓、利潤變薄,最終引發渠道混亂。勁酒則反其道而行之,為每個經銷商制定"安全庫存"標準,結合動銷率動態調整發貨節奏,若庫存與動銷不匹配則暫緩發貨。盛初咨詢總經理楊大玉指出,勁酒保證經銷商每年10%以上的穩定利潤,讓300多萬核心網點愿意主動推廣產品。這種"廠商共贏"模式,確保了線下渠道的穩定性,也讓線上流量能夠快速轉化為實際銷量。
其三,精準適配大眾消費場景。今年上半年,受政策與消費習慣影響,高端餐飲市場遇冷,大排檔、路邊攤等大眾餐飲成為消費主流。小勁酒恰好契合了這種場景轉變——單價親民、低度易飲,既滿足了社交飲酒需求,又不會給身體帶來負擔。相比高端白酒需要特定場合"端著喝",小勁酒的"接地氣",讓它成為大眾消費場景中的"剛需選擇"。
年輕化不是追風口,而是扎根生活
小勁酒的"破圈",給陷入年輕化焦慮的白酒行業上了生動一課。近年來,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頭部酒企紛紛推出低度產品、簽約流量明星、跨界聯名,但大多停留在"符號化年輕化"層面,未能真正走進年輕人的生活場景。而勁酒的成功證明,年輕化不是制造酷炫概念,而是讓產品適配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無論是口感、價格,還是購買便利性,都要扎根于日常生活。
流量會退潮,梗會過時,但那些真正融入消費場景、贏得消費者信任的產品,終將穿越周期。小勁酒的百億沖刺之路,沒有驚天動地的營銷噱頭,也沒有急于求成的規模擴張,而是以數十年的渠道深耕為基礎,以尊重消費者的態度擁抱變化。這種"不追風口、只做實事"的長期主義,或許才是所有想要突破的品牌,最該學習的增長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