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低空經濟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來源|中訪網
責編|李曉燕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低空經濟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不僅涵蓋了航空制造、運營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還在物流配送、城市管理、應急救援等場景中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隨著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低空飛行器技術的不斷突破,低空經濟的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要實現低空經濟的規模化、商業化運營,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如空域管理、飛行安全、服務保障等。在這一背景下,高德地圖聯合深圳龍崗區推出的“空中高德”時空數字底座,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低空經濟發展現狀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關注和快速發展。根據相關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同比增速33.8%,預計到2026年有望突破萬億元。隨著中央空管委在深圳等六座城市啟動eVTOL試點,低空經濟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
然而,低空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空域管理方面,傳統的“靜態劃分、逐級審批”模式難以滿足無人機等飛行器“隨需而動”的動態需求,導致低空空域資源利用率低下。據統計,目前城市密集區存在高達60%的監控盲區,對“低空、慢速、小型”目標的識別能力不足,飛行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此外,低空經濟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同機制,從基礎設施到飛行服務,各方力量尚未形成合力,一個能讓各方都受益的商業閉環模式仍在探索中。
破解低空經濟發展難題
為了解決低空經濟發展中的痛點,高德地圖聯合深圳龍崗區推出了“空中高德”時空數字底座。這一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旨在構建空地一體的數字地圖,通過產業平臺匯聚空域、數據、應用等多方資源,面向公眾、企業和政府提供智能化、一體化服務,賦能低空場景的科技創新與商業化落地,形成可持續的運營閉環。
“空中高德”時空數字底座基于海量實時低空三維數據和地面基礎數據,打造了空地一體的三維“高德地圖”。通過引入三維隱式空間建模與AI深度學習技術,該平臺實現了全自動、高質量的三維重建,顯著降低了數據生成成本,并實現了全域數據天級更新。此外,時空底座還具備孿生地圖化管理、空中路徑規劃、空域事件發布管理、空間碰撞預警提醒等核心功能,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數據依據、技術支撐、安全保障、管理工具和業務運營服務。
讓天空“活”起來
“空中高德”時空數字底座的核心技術創新,在于實現了低空空域資源的數字化和動態管理。通過構建航路網,將原本空蕩、不可見的空域轉化為可規劃、可調度的航線資源。這一創新技術,使得低空飛行器的飛行路徑規劃更加精準、高效,大大提高了空域資源的利用率。
在數據更新方面,高德的AI時空數字底座具備“天級更新”的能力,能夠結合衛星影像、傳感器數據、實時動態,以人工智能算法快速勾勒并持續更新空域狀態。這一技術突破,不僅大幅降低了數據生產成本,更使得航路網保持鮮活,為低空交通的實時監控和調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打造低空經濟新范式
除了技術創新,“空中高德”時空數字底座還在生態協同和服務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龍崗區“空中高德”項目低空運營中心,實現了“天網+地網”的雙軌聯動突破。天網聚焦空域服務,提供一站式飛行審批、航路規劃和動態調度;地網則賦能城市治理,將低空飛行與地面管理無縫銜接。
高德作為核心“連接器”,依托龐大的用戶基數和生態資源,為政府高效整合服務。通過智能算法,將分散的政務巡查需求聚合并匹配到統一平臺,實現“一網統管”。這種聚合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資源利用率,更形成了“一次飛行滿足多種需求”的集約化發展路徑。
引領低空經濟新發展
“空中高德”項目的落地,不僅為龍崗區的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還吸引了眾多低空生態企業的聚集。目前,“空中高德”已在龍崗示范區落地9億元產業基金,并吸引了10余家低空生態企業共同開展技術研發與適配工作。這種產業集聚效應,將進一步推動低空經濟的創新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生態。
作為低空經濟發展的示范項目,“空中高德”時空數字底座的成功實踐,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隨著這一模式的逐步推廣,有望推動中國低空經濟進入規模化、商業化運營的新時代。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其發展對于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高德地圖聯合深圳龍崗區推出的“空中高德”時空數字底座,通過技術創新、生態協同和服務創新,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隨著這一項目的落地和推廣,中國低空經濟的規模化爆發時代已然拉開序幕,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