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林業鐵路在停運15年后全面恢復運營,并推出兩列新的觀光包車列車——福森號和栩悅號,分別提供獨特的旅游套餐,旨在振興鐵路旅游,吸引游客。
福森號車廂采用大片檜木板材,外觀為黑色窗框綴以紅色飾邊,增強視覺效果,車廂內空氣中彌漫著臺灣紅柏和臺灣檜木的獨特香氣。栩悅號以阿里山林業鐵路為靈感,由舊車廂改裝而成,外觀以藍、橙、白、黃四色交織,充滿活力。
1903年,臺灣總督府開始規劃阿里山林業鐵路,并于1906年開始修建從嘉義到竹岐的鐵路。2009年,臺風“莫拉克”嚴重破壞了鐵路,導致所有服務中斷。盡管這條鐵路得到了大規模維修,但2015年的臺風“杜鵑”進一步推遲了其重新開放的時間。
今年7月,新的42號隧道在克服重重困難后竣工,鐵路得以全面重新開放。即使時隔15年,這條百年鐵路的魅力依然不減。“阿里山林業鐵路文化景觀”已成為臺灣第一個全臺級重要文化景觀。
阿里山林業鐵路采用螺旋式路線、之字形折返、Ω型轉彎等四種鐵軌建造方式,克服了高難度的山地地形,還特別設計了爬坡機車,展現了重要的產業和文化價值。
臺灣公共電視臺和日本NHK合作制作了紀錄片《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紀錄片,并采用8K視頻分辨率和22.2多聲道音響系統。臺灣林業保育署還出版了一本中、英、日文對照的書籍《2421m的回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向世界展示了阿里山壯美的風光和豐富的鐵路文化。
近年來,臺灣的鐵路旅游備受青睞。除了眾所周知的林業鐵路外,曾經用于運輸甘蔗的糖業鐵路也被重新利用起來,成為旅游景點。以嘉義的蒜頭蔗埕文化園區為中心,臺灣第一條蔗糖鐵路連接了高鐵嘉義站和故宮博物院南院,將臺灣主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和重要的文化遺址聯系在一起。與此同時,Taisugar的老火車繼續在新營鐵地道景公園內運營。
此外,“藍皮解憂號”是一列經過改造的藍色復古列車,通常在南環線上運行,自2021年推出以來廣受歡迎。這些老式列車正在逐漸重塑臺灣鐵路旅游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