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演變的消費者價值觀和經濟現實的推動下,亞洲的食品雜貨業正在經歷一場動態變革。領先的消費者研究與零售監測公司NIQ發布的《2024年購物者趨勢報告》揭示了購物者在零售渠道選擇、購物籃規模和購物次數方面的趨勢。該年度報告指出了亞洲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利用的五大趨勢,以提升客戶體驗,在不斷變化的零售環境中取得成功。
“通過密切關注亞洲購物者趨勢的變化,快消品行業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獲得了獨特機會,不僅能在當前環境下適應并發展壯大,還能為這些趨勢對整個地區市場的影響做好準備。”NIQ消費者與營銷洞察部東南亞現代貿易負責人Gaurang Kotak表示,“制定迎合這些行為變化的前瞻性戰略將是未來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通貨膨脹對購物者情緒的挫傷是顯而易見的。與2019年相比,更多亞洲購物者表示對價格更加敏感。值得注意的是,越南(60%)和泰國(72%)有一半以上的購物者敏銳察覺到價格變化。在韓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超過80%的購物者意識到價格上漲,這種意識轉化為更加關注商店的選擇。購物者因此變得更為慎重,從而最大限度利用預算,涉及購物零售渠道、購物頻率、購物籃大小以及為促銷而更換商店和品牌的意愿。
2024年購物者主要趨勢
為了幫助把握不斷變化的購物者行為,《NIQ 2024年亞洲購物者趨勢報告》指出了該地區的五大主要趨勢。
全渠道購物行為:購物者在選擇零售渠道時,不僅關注網店,也重新開始關注實體店,將網上購物和實體店購物融為一體。追求價值和便利推動此類全渠道購物行為。與新冠疫情前相比,中國和新加坡的購物者增加了零售渠道。這包括網店、實體店(大型和小型商店)以及重新興旺的傳統貿易形式,如中國的生鮮超市。在越南,人們開始轉向網購和傳統貿易的混合購物方式。
渠道利用率的變化也影響了購物頻率。馬來西亞的購物者增加了網店和大型超市的訪問次數,而中國香港的購物者則增加了超市的購物次數。但泰國購物者是個例外,他們在大多數渠道的購物次數都有所增加。注重價格和促銷的購物:價格和促銷敏感度不斷提高,需要有針對性的策略。連續促銷并不可持續。NIQ建議采取更具戰略性的方法,即進行目的明確的促銷。這意味著要確定目標市場中不同的購物者群體及其優先考慮的問題。例如,有些購物者可能更注重價值,追求最優惠的價格。另一些人可能會優先考慮質量或渴望嘗試創新產品。
購物者如今更愿意為了更優惠的價格而更換品牌和商店。不同市場的購物者轉換品牌的意愿各不相同。馬來西亞的購物者更愿意為了促銷而更換品牌,而泰國的購物者則愿意更換品牌和商店。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有兩類購物者:一類愿意為促銷而更換品牌,另一類則會在促銷時購買自己熟悉的品牌。購物任務發生變化:購物籃的大小正在發生變化,有些人喜歡購物次數更多的小購物籃,而另一些人則追求大購物籃的規模經濟效益。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購物者越來越少使用大購物籃,而是選擇較小的購物籃,并降低每次購物的花費。相反,中國臺灣和菲律賓一半以上的購物者認為大購物籃是一種趨勢,這表明他們可能更注重規模經濟。
要滿足不斷變化的購物需求和購物籃的大小,優化商品種類至關重要。尋求產品和品牌信息:精明的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定之前會進行全面調查,從而推動了對透明度和可持續性的需求。品牌現在必須專注于提供創新、環保的產品,以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價值。
購物者的權衡:購物者面臨大量選擇:渠道、零售商、產品、品牌,甚至包裝大小。這種決策疲勞往往會導致他們在購買內容、購買頻率以及購買地等問題上做出取舍。這突出表明,要贏得購物者的青睞,亟需返璞歸真,全面了解購物行為。
“《購物者趨勢報告》中指出的趨勢,如全渠道購物的興起、購物者重返實體店以及購物者正在做出的更多權衡,清晰描繪了不斷變化的購物環境。”NIQ消費者與營銷洞察部全球購物者負責人Dolly Jitani表示,“通過這些洞察,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制定有針對性的戰略,滿足購物者的不同需求,建立持久的客戶忠誠度。”
關于《購物者趨勢》
NIQ《購物者趨勢》是基于聯合調查的年度解決方案,利用十多年的趨勢數據,全面覆蓋50多個市場,深入洞察購物者和品類趨勢。該報告在亞太地區適用于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中國臺灣、泰國和越南。